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乡村振兴靓三峡】重庆巫溪:深度构建“一村一品”生态圈

2019-11-13 16:41:4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文/刘辉 李文萍

一颗马铃薯,打造成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一株核桃,让上千人脱贫。

重庆巫溪,“一村一品”正彰显无穷魅力:柑橘、冬桃、蜜柚成片挂果,青脆李、中药材规模种植,山羊和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具有巫溪特色农特产品覆盖了全县乡村,极大促进了百姓增收。

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村民给蜜柚套袋

据了解,巫溪发展的密码关键在于从发展氛围、产业布局、生产方式等方面立体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生态圈。

构建发展氛围生态圈:制度保障“一村一品”发展与落实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发展氛围,坚决做到各级重视,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事在基层办。”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如是表达巫溪构建发展氛围生态圈的整体措施。

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

在唐德祥看来,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氛围生态圈,加强党的领导非常重要,全县要求党员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督查考核上,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作为督查督办工作的重点,创新方式方法,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为此,巫溪县专门出台了《中共巫溪县委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全县发展“一村一品”,记者从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印发的《关于加快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中看到,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同样放到首要位置,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和产品,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县农业农村委将项目和资金向“一村一品”倾斜,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一村一品”建设等。

巫溪中梁镇一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的最后一条是加大宣传引导,要营造关心支持“一村一品”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树立一批发展“一村一品”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积极性。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氛围生态圈,激发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为促进农旅融合、文旅游积极行动起来,先后起草了《巫溪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巫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巫溪县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实施方案》、《巫溪县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得到肯定和落实。

构建产业布局生态圈:因地制宜做亮“一村一品”品牌

“推进一村一品必须充分发挥巫溪农业资源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施策,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不盲目模仿其他地方的经验,从而构建自身产业发展生态圈;同时做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和运作,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激发百姓自发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培育出一批新型农民,从而构建乡村振兴人才聚集生态圈。”对于构建产业布局生态圈,巫溪农业农村委副书记余明芳有她的独到见解。

近年来,巫溪县举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发展,综合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并坚持农民自愿原则,调动和发挥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巫溪洋芋

如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脱毒马铃薯(洋芋),这是当地百姓千百年来的传统产业,百姓举手赞成,于是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通过努力,打造成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使“巫溪洋芋”享誉全国。赢得广大消费者“三好一放心”的良好口碑,即:“巫溪洋芋种好”、“巫溪洋芋好吃”、“巫溪淀粉好卖”、质量安全放心。2017年,巫溪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48万亩,总产量约8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一村一品”并非完全局限在某一个乡村,它可以基于相似的基础和条件展开区域联合发展,形成“村域经济→镇域经济→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圈层扩散式发展路径,将某个特色产品推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块状或带状经济发展。

核桃产业是巫溪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的“一村一品”成效项目。

巫溪高山地带素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因管理粗放、品种混乱和科技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产品效益不高,很多农民放弃种植。核桃产业的爆发时机是借助2014年-2016年的退耕还林以及核桃体质增效等项目实施。

巫溪朝阳镇石锣村村民打核桃

朝阳镇石锣村委主任谢俊明介绍,村里有很多上百年的老树,每根老树接至少500斤干核桃/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再加依托“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但凡种植经果林核桃,便可以每亩300元的苗木和栽植费以及1200元退耕地现金补助,村民很乐意种植核桃树。

如今,石锣村村里种植核桃面积达5700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和核桃产业经济带,平均每家增收4000元左右。

为了帮助村民们进行核桃粗加工,村集体还购买了剥壳机和烘干机,建成村里简单的小型加工厂,免费对村民开放。从核桃生产到粗加工,石锣村往产业发展上向农业现代化再迈进了一步。

巫溪县朝阳镇石锣村村民捡核桃

石锣村的粗加工产业是巫溪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做到“丰产丰收”,巫溪不仅要解决种植的问题,还要解决销售端的难题。为不断提高核桃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核桃产业产业链延伸,加工产品种类仍在拓展,核桃食用油、蜂蜜核桃、米酒核桃等第二产业的开发初现雏形。

截至目前,巫溪县核桃在地保存面积约16万亩,已有近万亩核桃达产,效益初现,惠及贫困户15848户、47059人,占全县建卡贫困人口的48.4%,从事核桃生产经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规模也逐步发展壮大,全面提升巫溪核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巫溪县核桃产业协会应运而生。

如今,在不同时节,巫溪的各乡村各具特色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春季,红池坝镇茶山村四周绿色充盈;夏季,城厢镇酒泉村青脆李高挂枝头;秋冬季,凤凰镇木龙村琯溪蜜柚点缀青山,峰灵镇的冬桃错峰上市……

各具特色的产业推动着无数农民脱贫致富。

构建生产方式生态圈:多种组合拳激发百姓种养激情

发展“一村一品”仅仅有各级领导重视、合理布局产业远远不够,而最为关键的是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此,巫溪积极探索构建生产方式生态圈。

构建生产方式生态圈的核心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据了解,巫溪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股权纽带将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至产业平台,构建贫困户可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其中,重点采取投资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资金互助社四种方式。

在古路镇观峰村,通过推行“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重点发展集体乡村旅游。180户农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折价入股,企业以现金方式入股,村集体以公共设施、乡村酒店及财政资金等折价入股。

古路镇观峰村乡村酒店

土城、乌龙两个乡镇在巫溪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农户受限于交通、资金等因素,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对此,巫溪县采用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利用水利部定点扶贫资金220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2700万元,建成大河水电扶贫电站,投资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土城、乌龙两个乡镇991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可以分红1330元,让贫困群众在家中也有了收入。

古路镇观峰村八月瓜基地

而在古路、文峰等地,则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紧密捆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2万元,采取“送牛入托、借牛还牛”等方式,带动500余贫困户从事肉牛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记者采访得知,所谓“借牛还牛”,就是农户无偿把牛犊牵回家领养。等到牛儿长大了,再送回来,以每斤12.5元的价格卖给公司。记者了解到,在上磺镇友谊村,已有20多户贫困户通过“借牛还牛”实现了增收脱贫。不仅如此,上磺镇以及巫溪县其他乡镇的养兔、养羊企业也正在大力推行“借兔还兔”、“借羊还羊”的类似办法,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一举两得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据了解,到“十三五”末,巫溪县将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达到5个以上,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达到10个以上,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以上,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吸引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向主导产品聚集,主导产业产值占专业村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