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加快大别山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精准脱贫

2018-06-29 11:28: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东起六安,南顶黄冈,西至信阳,在大别山区的地图上,将三地虚线连接起来,映入眼帘的则是一颗“心”,隐藏苦难但仍闪耀着红色光芒的初心。

在大别山区历史上,人口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为革命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红色,印染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地图上的“红心”是在沉沉黑夜点燃红色革命火种的圣地,也是为共和国建国、改革开放默默奉献、自承贫苦的贫瘠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老区毫无怨言,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坚守这片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全国政协委员们始终不忘初心,多次调研老区人民的脱贫,渴盼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中有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片风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是不完整的!

今年3月,张昌尔、黄利鸣等委员提出的提案呼吁,各方应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加快老区绿色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步迈入小康生活!

6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率调研组再次走进大别山区,就“加快大别山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精准脱贫”重点提案开展了为期8天的督办调研。在行前的情况介绍会上,马飚副主席强调“这次调研组要认真汇总整理,形成有关报告报送中央和有关部门,发挥重点提案在加快大别山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应有作用。”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关于大别山区脱贫的督办调研。这次调研结束后,我要把所看所闻归纳总结,回去写个调研心得体会。”说起这次调研,全国政协委员任启亮充满期待。

调研缘于被全国政协列为督办的重点提案——《关于加快大别山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提案》,提案建议加快大别山绿色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出台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更有力的配套措施。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人口2800多万,革命战争年代,这里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走出了400多位共和国将帅,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也是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5年,在全国政协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为大别山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由于战争创伤、生存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要实现大别山振兴发展刻不容缓但并非易事。

6月1日,调研组在合肥与安徽省座谈期间,张昌尔委员表示,“由于老区底子薄、基础差,现在仍有农村贫困人口148.18万人,国家级贫困县28个,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重。大别山区面临的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更需要各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大别山绿色发展。”

“调研组此行,就是了解大别山区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有关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提案办理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与提案者深入协商,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回应说。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来自全国政协调研组的声音,也是大别山区的发展理念。

调研组一路行走,一路赞叹:一年前,六安市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古村落保护等相结合,探索设立出适合山区和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准扶贫、绿色减贫的新途径。

“金寨县现在拓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产业,每年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向调研组介绍,很多人不远万里前来,只为寻得金寨青山绿水,体感金寨红色文化的美。很难想象多年前,那些贫困村民还要背着篓筐兜售竹笋,靠奔波千里之外打工为生,而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在家门口办民宿,投身花山茶海,借生态旅游跳出贫窘之境。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黄利鸣委员建议,政府应探索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减贫绿色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张昌尔委员则希望,国家能在总结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大别山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补偿试点。比如将大别山区列为全国自然资源产权改革试点区,探索生态资源市场化补偿机制。

■拥抱乡村振兴,褪下贫困的伤痕

“游客到我们这里,可以爬古驿道、吃农家饭,还可以采茶、摘果,全程体验式采摘瓜果。”6月2日,安徽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负责人王良苗告诉调研组。

2007年,王良苗和其他村民通过发动村民集资入股,组建了峡谷旅游公司,茶庄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漂流基地,还帮带村民发展农家乐60余家,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这个总投资7000多万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的综合庄园,3000村民或是股东,或是员工,全部参与其中。

如今,“大峡谷”、“漂流”景点都是茶庄村的旅游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两处景点的建设,茶庄村的村民成了大赢家,当年建设时村民集资入股与另一家企业合作,如今村民们每年都能从中分得红利。

任启亮委员惊叹,眼前的山村简直是一幅定格的水墨画,山上云雾缭绕,山下绿水长青。庄园里的一盏清茗、一处庭观、一次漂流,都成了外地游人的向往。

如此规模宏大的农村庄园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充满了坎坷与曲折。“我们当时也是寻遍多处村庄,多次协商后才定下这块地方。”王良苗说,天柱山南麓地势较高,虽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致很是雄伟,但也给庄园建设带来层层阻碍。

光是通往其他山村的水泥公路,全靠挖机一步步挖,历时多年。“愚公”移山的故事背后,是一位乡绅能人的回归,更是对家乡的那份浓浓思念。作为回乡青年,王良苗希望以极致的心回归到家乡建设中,迎合当下美丽山村的建设和村民集体山区的开发。

把静谧小山村,打造成古诗词中的诗意山居,是村民集体商讨出来的乡村发展出路。“前年开始,我们利用自然风光资源,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投资1000万元流转200亩耕地、改造茶园,改造建设了风格统一的木屋。”王良苗说,经两年的整治建设,茶庄村面貌焕然一新。房屋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风貌相对统一,房前屋后干净清爽,道路宽敞整洁。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到美丽乡村休闲观光,这也大大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盘活村级集体经济,把古村落建设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山村。这里是乡村振兴与脱贫减贫结合的示范区。”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胡四一听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户户走出贫困行列”的介绍时,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称赞。

■赓续红色基因,发挥绿色效益

6月4日,安徽省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马飚携调研组成员在革命烈士塑像前驻足,肃穆以待。

这只是调研组瞻仰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一幕。从安徽金寨县,到河南新县,调研组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充满神奇色彩的革命烈士投身报国的传奇故事。这让一路思考着如何挖掘红色金矿助力脱贫攻坚的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驻会副主任田杰欣喜满心:“沿途除了许多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外,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推进旅游有广阔的前景。”

“发展红色旅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效果立竿见影。”6月6日,在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调研组,每年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信阳市商城县平桥区郝堂村,调研组也看到,地方政府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创建特色旅游产业来抓旅游扶贫,成效明显。

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兵向调研组介绍,为了使“红色的大别山、贫困的大别山”成为“发展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湖北省正式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此外,安徽、河南等地也纷纷掀起新一轮红色资源开发热。

红,是精神遗产;绿,是生命源泉。两者都是大别山区的宝贵财富,都能拉动旅游经济。研究过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黄利鸣委员认为,大别山区若能保护并挖掘更多红色资源,将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吸引四方游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马飚也在调研中指出,旅游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大别山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该利用好这些红色、绿色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旅游带动,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贫困地区的“致富路”。

调研组一路走来,所到之处,也时常听闻地方政府“红色土地绿色振兴”的呼声。

“国家虽然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也逐年提高,但标准偏低,与生态价值严重不符,且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以上级财政转移为主,尚未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调研期间,潜山县、金寨县等多个地方政府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向调研组反映,这些制约绿色发展的瓶颈要素,不应再继续束缚生态发展的手脚。

“老区贫困人口较多,财力保障能力较差,面临振兴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也认为,国家可以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绿色振兴模式。“如果能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相信会快速推动老区既保住青山绿水,又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脱胎换骨还需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商城县金刚台镇朱裴店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墙、黑顶的小楼一字排开,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

两层楼,小庭院、地板砖。贫困户刘心强的爱人看到来客,热情招呼。她高兴地说:“政府免费给我们建房子,还帮我找到了工作。今年女儿大学毕业,我们保证年底能脱贫。”

“以前在山上,买粮食不便,用水不便,刮风下雨天气,只能点油灯凑合。”贫困农户王先全告诉记者,搬下山后,他还能继续上山种地,农闲之余,在新村附近工厂打零工,一年到头收入两三万元。

为确保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脱贫,泗店乡引进了扶贫车间,增加了用工岗位150多个,设立了各类公益性岗位53个,确保贫困户搬迁入住就能就业。

调研组表示,易地搬迁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工程,单纯搬迁并不能使贫困户脱贫,因此政府还要花更多的心思在产业上,确保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

“贫困户能不能彻底摆脱贫困,最终要依靠产业支撑。”全国政协委员王志国说。商城县以市场引导传统山区农业向特色农业嬗变,带动了村民家庭收入的增长。但从长久来看,需要一批对老区产业转型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比如铁路、公路、水利、绿色能源等。

调研组看到,新县泗店乡余河铁皮石斛园发展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土地租赁、到户增收、企业用工等带动了大批贫困户脱贫。但由于公共财政普遍较弱,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老区要赶上河南省乃至全国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巩固现有脱贫效果,保障老区快速同步于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安徽、河南、湖北都在探索着,全国政协委员也在思考着。

“受到公益林管护和天然林保护政策限制,农民手中最大的资源却始终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更没有为贫困户带来脱贫的动力。”6月8日,在郑州市,调研组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座谈会上,张昌尔委员从林业政策的角度提出,应该支持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实施“林光互补”,即占用林地建光伏电站的清洁能源项目。

“充分利用低岗丘陵地区的低产林资源,积极改造发展高效茶园,按照‘林光互补’发展模式,在茶园里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实现茶叶、光伏双重收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张昌尔委员说。

“光伏扶贫对老区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国定说,遗憾的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对国家财政给予资金补贴的光伏项目进行了界定,河南光伏发电中,只有16%的光伏被纳入补贴范围。2020年前,河南省还计划在老区建设17.3万千瓦村级扶贫电站。武国定建议协调推动国家将老区存量光伏电站纳入资金补助目录,确保光伏扶贫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