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一条预警信息在“141”平台发出,紫藤村网格员冒雨奔赴现场,一场紧急转移在雨夜有序完成——这是重庆市云阳县大阳镇在近期持续强降雨中,运用“网格化+信息化”手段精准防汛的生动缩影。
10月25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云阳县大阳镇防汛形势严峻,该镇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构建起“镇—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协同响应体系,实现风险早发现、指令快直达、处置高效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格巡查不停步,险情发现“第一触角”
“雨太大了,后山沟的水声不对!”深夜十点,黄陵村网格员邓蜜芳在巡查日志上匆匆记下一笔,随即通过手机上“141”基层智治平台上报险情。在这本密密麻麻的日志里,记录着每个隐患点的细微变化,也见证着网格员作为防汛“前哨”的敏锐与担当。
全镇36名专兼职网格员每日对地灾点、危旧房、河道堤防开展动态巡查,通过平台实时回传水位、路况、人员信息,形成全域防汛“动态数据库”,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
精准调度高效转移,应急响应“一键直达”
在紫藤村低洼处的韩富珍家,雨水已漫进院子。她腿脚不便,正焦急时,门外传来网格员全艮春的声音:“韩婆婆,我们接到平台预警,来接您转移!”不到二十分钟,老人在网格员的搀扶下坐上转运车,被妥善安置到村委临时安置点。
“从发现水漫进院子,到网格员上门,全程没乱过!他们手里的手机一按,镇上就知道情况,比以前跑着喊、电话催快多了,心里特别踏实。”韩富珍坐在安置点的临时床位上,握着志愿者递来的热水,感慨地说。
人防技防相结合,织密全域“防护网”
依托“141”平台,大阳镇实现了“上报—调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一旦发现隐患,网格员通过平台上报后,系统会自动分级:一般隐患推送至村级,由网格员现场处置;重大隐患直接直达镇指挥中心,指挥人员通过平台“风险一张图”,实时查看隐患现场画面,调度附近网格员、应急队伍、物资储备点,全程可追溯、可督办。
同时,考虑到极端天气下可能出现的信号波动,大阳镇还为网格员配备了喇叭、小锣、手电筒等“土办法”工具,作为智治手段的补充,确保应急响应“不断档、不脱节”。从动员转移时用喇叭喊话通知,到安置点里用小锣召集领取物资,再到夜间巡查时用手电筒排查隐患,“网格蓝”与“志愿红”的身影,始终活跃在防汛一线,成为群众眼中最可靠的“安心色”。
“以前巡查靠脚力,上报靠记忆力,遇到紧急情况还得反复打电话确认。现在有了141平台,隐患在哪、该找谁、怎么处置,手机上一看就清楚,我们的脚步更快,心里也更有底。”全艮春一边在平台上提交当日巡查反馈,一边说。
大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深化“网格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机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一个个网格连成一张全域覆盖、响应迅速的平安防护网,在防汛一线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之堤”。
文/通讯员 王莉 杨炎鑫 图/大阳镇政府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