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成渝智汇科教 共育创新菁苗——2025成渝双城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第一期)成功举办

2025-10-18 20:21:5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推动科技教育协同发展,提升科技辅导员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2025年10月15日至16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成都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办的“2025年成渝双城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在重庆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成渝智汇科教 共育创新菁苗”为主题,组织来自成都40余所学校的中学科技辅导员走进重庆三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深度交流与实地观摩。通过专题报告、课堂观摩与座谈研讨,两地教师共同探索科技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

一、聚焦跨学科融合,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跨学科融合成为本次交流的核心议题。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刘虹言老师在《物理学科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实践》中,强调以实验和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培养系统思维与探究能力。赵永健老师则聚焦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通过建模、数据可视化等方式,展现数学在科技项目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吴雨轩老师分享信息科技赋能科学教学的实践,演示如何运用编程与数字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方面成果显著,通过特色工坊与主题课程,实现文化传承与科创教育的有机衔接,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二、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夯实科教发展基础

系统化、体系化推进科技教育,是重庆学校展示的另一大亮点。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渝北校区)系统介绍了“1336”科学教育培养体系,涵盖课程建设、师资发展、平台搭建与评价机制,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分层教学、项目专修和竞赛辅导,有效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则构建“科学+艺术”双轨育人生态,通过课程互嵌、活动共办,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与表达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科教模式。

三、融合传统文化与科创,拓展育人路径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科学教育中的融合与实践》专题报告中,深入阐释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科技课程,如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传统智慧与工程思维相结合,使科创教育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该校通过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与活动实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科学教育中焕发新生。

四、交流成果丰硕,共绘协同发展新蓝图

本次成渝科技教育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互鉴,也为科技辅导员提供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课堂转型与课程重构,提升科技教育的融合性与实效性。

未来,成都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跨区域科教合作,搭建更多共建共享平台,推动成渝两地科技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共同培育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