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进行“科学听我说”主题展演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一届大赛,锚定一个时代主题;一场赛事,赢得一片欢呼;一次参与,点亮一颗科学火种。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暨第三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再次彰显出重庆市科协科普工作机制核心品牌的标杆价值与科普效能。作为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市科协特色活动之一,这场以“携手践行《科普法》 共建西部科普中心”为主题的大赛,不仅构建起“以学促赛、以赛促评”的良性循环体系,更搭建起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科普大舞台,为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筑牢了深厚的群众根基。
本届大赛今年4月正式启动,9月结束,历时半年。赛事覆盖全市41个区县(含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实现了地域范围与重点人群的全覆盖。赛事历经区县选拔赛、片区复赛和总决赛,直接参与赛事人数超10万人次,网络赛答题人数达110万人次,赛事直播吸引402万人次在线观看,人气投票近60万人次,形成“线下竞技热烈、线上互动火热”的科学传播热潮,真正推动了科普从“赛场”走向“全民”。
▲选手在必答题环节答题
多维创新
构建鲜明的赛事组织体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明确指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今年是贯彻新修订《科普法》的开局之年。在大赛筹划与组织全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科普法》为根本遵循,严格对照《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科学确立大赛主题、精心遴选选题内容、合理设计组织形式。”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携手践行《科普法》 共建西部科普中心”的主题,正是对上述政策精神的全面呼应和集中体现,彰显了赛事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本届大赛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总工会、团市委联合主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承办。赛事构建起“现场赛+网络赛”双轮驱动架构,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创新亮点,为科普赛事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重庆经验”。
一是赛事层级清晰有序。现场赛设置“区县选拔赛—现场复赛—总决赛”三级递进体系,各区县通过乡镇(街道)初赛、“笔试+现场展示”等多元化选拔方式,实现“层层筛选、级级提升、优中选优”的选拔效果,确保了参赛质量。
二是参赛对象精准覆盖。现场赛面向18~69岁公民,涵盖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同时对选手性别作了明确规定,让科普赛事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科学盛宴。
选题内容全面多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修订《科普法》为主线,涵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知多少”系列科普读本,以及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其中科技热点、新知识点占比显著提升,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贴近群众生活需求。
精彩绽放
打造高质量的现场赛事
现场赛作为大赛的核心组织形式,不仅是检验参赛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平台,更是展现选手个人综合素质、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窗口。本届大赛在总结前七届成功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对现场赛事规则进行优化,进一步强化了现场赛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普传播价值与视觉观赏效果,让现场赛成为科学传播的“强引擎”。
“今年的大赛现场赛,我们在赛事流程、题型设计、环节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升级,目的就是让比赛更有科普性、更具观赏性。”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了本届现场赛的亮点。
区县选拔——全面覆盖,夯实基础。区县严格遵照市科协统一部署,通过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分层动员、逐级筛选,切实将本地区具备扎实科普知识与良好表达能力的优秀选手发掘出来。
复赛比拼——4场竞技,严选精英。6月10日至19日,经过秀山自治县、涪陵区、潼南区、九龙坡区4个赛场复赛,最终沙坪坝区、石柱自治县等8支代表队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4场复赛组织严密、推进高效,为总决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总决赛——川渝同台,巅峰对决。9月5日,第八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暨第三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拉开帷幕,川渝两地14支代表队齐聚一堂、同台比拼。决赛现场竞争氛围热烈,第一阶段“科学听我说”主题展演环节,选手们以多种形式解读科学知识;第二阶段必答题、快问快答题、抢答题环节,更是全方位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与临场应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总决赛在题型设计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增设“连线题”题型。这一设计不仅对选手科学知识储备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通过分数的大幅波动增强了比赛的紧张感与悬念感,成为总决赛现场极具吸引力的创新亮点。
西部联动
推动网络联赛的跨区域拓展
5月30日,第二届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网络联赛(以下简称西部网络联赛)正式启动。
“举办西部网络联赛是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够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科普平台共建、科普资源共享、科普活动共办,构建起携手同心、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西部地区科普事业共同体,为提升西部地区全民科学素质注入强大动力。
据了解,今年的网络赛参赛单位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涵盖西部13个省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地区采用西部网络联赛答题系统,或通过各自网络赛链接跳转到西部网络联赛比赛界面参与比赛,实现了无缝对接。
第二板块面向重庆市41个区县(含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市级学会,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基地),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网络答题。
在西部网络联赛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各省市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该市科协专门下发通知,明确大赛主题、时间、答题方式及规则等内容,并在德阳科协微信公众号网上挂出答题二维码,方便市民随时扫码参与网络答题。9月1日至3日,还在西部网络联赛的基础上开展了德阳市首届网络科普达人赛,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也让科普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快速传播。
品牌效能
大赛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本届大赛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赛影响力与品牌效应持续攀升。
“大赛立足重庆、联动川渝、走出西南、辐射西部,正逐步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品牌。”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赛事已从最初的市域赛事,拓展为川渝邀请赛,进而覆盖西部地区。
本届大赛以“高参与度+广传播力”刷新历年数据,更以“六新”举措实现突破,既筑牢赛事核心竞争力,也为后续科普工作提供可复制经验。新题库,紧扣时代需求,新增《科普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内容;新题型,增设连线题,让比赛形式更具吸引力;新选手,占比超75%,为大赛注入了新鲜活力;新评委,来自重点实验室、高校等专家,点评带来前沿视角;新影响,辐射西部省区,扩大了赛事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新成果,形成“重庆牵头、西部协同”科普模式。
“科学素质的提升没有终点,唯有不断学习、持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四川省达州市代表队领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让科普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科学精神扎根心灵,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参赛选手们不仅赛前准备充分,赛场发挥更是沉稳出色,集中展现了川渝两地公民较高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总决赛评委、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李章勇给予高度评价,而这一成果也充分印证了大赛多年持续办赛、久久为功的深远价值。
本届大赛凭借完善架构、鲜明亮点与广泛参与,搭建“以赛促学”平台,推动科普从“小众竞技”走向“全民行动”。下一步,随着赛事升级与西部科普协同深化,必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西部科普中心注入更强动力。
文/刘代荣 图/陈伟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