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奉节科协多点发力打造“夔州科普”品牌,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5-09-28 14:58:0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文/图 奉节县科协 谭燕萍 黄培成

2025年9月26日,奉节县科协联合奉师附小举办2025年奉节县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暨奉师附小首届科技节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以前总觉得枝条越多越好,产量越高,收益越多,但后来才发现,枝条过多反而不利于树体通风透光,不利于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并且高产量未必高品质,高品质也未必高收益。”在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七星村,果农们边跟着农技专家学习修剪技术边由衷地感慨。这是奉节县科学技术协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牵头全县科技创新氛围营造,精心打造“夔州科普”品牌,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乡村,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科协是科普的主要社会力量”。这一法律定位,让基层科协主动扛起科普的主体责任。今年初,县科协第一时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原文学习了新修订的科普法,并且结合科普工作实际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立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打造“夔州科普”特色品牌为重要牵引的科普工作方案。通过“赛事点燃热情、培训夯实基础、技术助力产业、联动拓展格局”多维发力,让科普“种子”在奉节的田间地头、校园课堂深深扎根,结出累累硕果。

赛事搭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比拼”,点燃全民科普热情

“举办科普赛事,是激发和调动公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氛围的重要引擎。”县科协创新普及部负责人一语道破科普赛事的关键作用。自今年年初开始,县科协便将科普赛事宣传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下乡调研时,主动向当地村民宣讲科普赛事的重大意义;部门协调会,反复强调公众参与科普的重要性;“线下”活动,专门设置科普“答题”环节,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特别是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答题,动员辖区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起初不少群众对答题流程不熟悉,加上对部分科普知识不了解,答题显得费时费力,但是随着对农业技术、健康常识等科普内容的反复接触,参与网络答题便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为提升全县参赛的竞争力,县科协还创新组队模式,将全县33个乡镇街道及县级部门分成9支代表队,并在县融媒体中心举行县级选拔赛,以赛促学,以学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经过3个月“线上”答题比拼,奉节县最终以累计总分全市第一晋级总决赛。在川渝两地1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的决赛现场,奉节代表队的4名选手沉着应对、默契配合,最终斩获第三名(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并荣获大赛“团体风采奖”。

2025年5月29日,第八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奉节县选拔赛在县融媒体中心举行

“从参赛口号的反复斟酌,到科普展演节目的精心打磨,再到答题技巧的专项培训,县科协落实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指导,给予极大支持。”该县辽宁小学教师李立俊作为参赛队员,对县科协的细致服务印象深刻,“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上下持续坚持与付出。”市民邓女士分享了观看科普赛事视频后的收获:“赛后,我带孩子反复观看赛事的录播,孩子被参赛选手扎实的科学素养深深打动,还立志要成为‘科普小达人’。”一场赛事,不仅让成人学到了科普知识,更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培训赋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夯实基层科普力量

“要让科普真正走进群众并落地见效,必须要打造一支懂科普、会传播、善服务的专业队伍。”县科协负责人多次在科普工作会上强调基层科普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县科协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针对基层科普关键人群开展精准化培训,培训范围覆盖全县33个乡镇街道科协“三长”(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124名中小学的科技辅导员以及55名农民科技小院负责人。培训内容紧扣工作需求,涵盖科技创新政策理论、经典案例分析及经验分享、短视频制作以及直播带货的策划与执行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基层科普专业能力。

\2025年7月22日--23日,奉节县科协联合县卫生健康委、县农业农村委,成功举办了2025年基层科协“三长”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为增强培训实效,县科协还创新“专家授课+案例分享+现场实操”的立体培训模式:委托县人力资源公司,邀请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左明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专题授课;邀请巴蜀渝东中学、永安小学的科技教育老师分享科教活动组织、科技辅导技巧等实用内容;安排县科协分管领导根据科普法的规定,结合小院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让农民科技小院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和强起来。“以前给果农讲课,总觉得讲得清楚明白,可事后果农还是不懂实操。经过培训发现,关键是要把专业术语转化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用上的语言。”安坪镇三沱村农民科技小院负责人樊德华参加培训后,对科普传播有了全新的认识。

培训效果很快在实践中显现。如今,樊德华定期给果农讲技术,成为村民眼中的技术带头人。“现在有人说开会召集不起来,可樊老师一吆喝,随时都可召集几十上百人。”提到樊德华的技术培训,村民们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县科协(含农民科技小院)已累计开展各类科普培训指导6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希望通过培训,让每个基层科普工作者都能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群众需求的‘响应者’,真正把实用的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县科协负责人表示。

技术下沉:从“送技上门”到“精准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奉节是脐橙大县,脐橙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橙农因缺乏技术,导致产量不稳定和品质参差不齐,影响果农收入。针对这一情况,县科协将技术服务重点聚焦果园管理,组织县脐橙科技小院等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精准指导。在永乐镇陈家社区,县脐橙科技小院落实专家开展现场示范:“大家看,像这种枯枝、病虫枝、衰弱枝、交叉重叠枝等,都要剪除,这样才通风透光,增加内膛结果,提高产量与品质。”果农们围着专家认真聆听,时不时提问,生怕错过关键步骤。

2025年3月31日,奉节县科协邀请脐橙科技小院农技专家在康乐镇开展脐橙种植技术培训

“以前这些树结的果子大小不一,着色不均匀,卖不起价。今年通过指导果农调整施肥时间和用量,并且改进修剪方法,你看这些果子大小均匀,如果后期管护能跟上,预计今年能卖个好价钱!”县科协常委、县脐橙研究所副高级农艺师向劲松指着路边的脐橙树说。

除了聚焦脐橙产业,县科协还积极参与县委办公室牵头组织的(含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部门)“群团大篷车”进乡村活动,利用县科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优势,组织农业、林业等领域的专家深入乡镇及村社,针对不同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在青龙镇猕猴桃基地,专家们详细讲解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在夔州街道大槽村脆李基地,现场指导果农科学剪枝与施肥技术……

“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金钥匙’,科协的职责是把这些‘金钥匙’送到农户手中,让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县科协负责人表示,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技术上门”到现在“精准滴灌”式的“按需服务”,县科协始终围绕产业发展及农民实际需求发力。如今,奉节的猕猴桃、脆李等特色水果的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包括目前长势喜人的脐橙,预计今年能够丰收。

“科普不是科协一个单位的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和凝聚多方力量,才能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县科协负责人一语道出全县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今年以来,县科协积极联动各部门及单位,包括眼下正开展的全国科普月活动,特别是县科协与城区学校联合举办校园科技教育活动,共同搭建多元科普的平台,让科普真正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校园科普方面,县科协还联合县教委及城区学校,精心组织“科技馆研学之旅”,累计接待学生1.8万余人次。通过互动体验、科普讲座、趣味科学实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县科协还争取重庆市科协支持,邀请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走进奉节师范附属小学、夔州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用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向学生传递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听完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在为解决粮食问题努力的故事,我特别感动,以后要好好学习,为国家科技发展出一份力。”一名夔州小学的学生由衷地说。

2025年9月26日,奉节县科协联合西部一小举办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

针对农村地区科普资源相对薄弱问题,县科协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在奉节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夔州科普”专栏,累计推送科普文章、短视频23期,内容涵盖农业技术、应急避险、健康养生等。并在各村(社区)开通科普广播“村村响”,累计播放160期。此外,县科协还编印《乡村振兴实用技术汇编》1.5万册,免费发给农户,让科学知识“看得见、听得到、用得上”。“以前村里广播大多是宣传政策,现在能听到科普知识,像作物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等内容都很实用。”安坪镇广营村村干部说。

如今,走进奉节,科普氛围扑面而来:校园里,科技活动丰富多彩;田间地头,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社区里,科普宣传常态化开展;乡村中,科普广播每天响起……“夔州科普”不仅成为奉节科普的亮丽名片,更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夔州科普’品牌建设,围绕学生、农民、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需求,利用‘全国科普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节点,不断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让科普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受欢迎。”县科协负责人表示,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县科协将继续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彰显科协“小单位”的“大作为”。

文/图 奉节县科协 谭燕萍 黄培成 审核/刘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