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辟谣】点“早安”“晚安”图片手机会中毒?陈年老谣死灰复燃

2023-12-13 19:39:50  来源:重庆辟谣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布警告

声称接收早安、晚安之类的图片、视频

将导致手机中毒个人信息被盗

昔日可爱搞笑有点呆萌的早安晚安图片

真的是穿着美丽外衣的病毒吗?

—谣 言—

发送早安、晚安图片视频

会泄露个人信息?

近日,某大型网络平台上,一篇文章引发关注。

文中提到:

“Olga Nikolaevnas 律师的警告:对于那些喜欢发送早安!这是美好的一天!晚上好.....请不要发送这些好消息。”

“上海中国国际新闻向所有订阅者和专家发出求救信号——建议不要发送早安、晚安等图片和视频。”

“黑客设计了这些图片,而且这些图片和视频都很漂亮,但是隐藏着一个钓鱼代码,当每个人都发送这些消息时,黑客会使用你的设备窃取个人信息,例如银行卡信息和数据……”

“黑客设计了这些图片,而且这些图片和视频都很漂亮,但是隐藏着一个钓鱼代码,当每个人都发送这些消息时,黑客会使用你的设备窃取个人信息,例如银行卡信息和数据……”

“据悉,已有超过50万受害者被骗。”

文中提醒:

“为了安全起见,请务必删除手机上的所有问候语和图片。”

“如果有人向您发送了此类图像,请立即将其从您的设备中删除。”

—真 相—

旧谣新传 多地已辟谣

“重庆辟谣”查询发现,以上信息实则是陈年老谣。

早在2022年10月,“上海辟谣平台”就专门对此进行了辟谣。

所谓的“上海中国国际新闻”“爵士卡拉凯尔”“Olga Nikolaevnas律师”“20万人受害”等信息,均是编造的信息。

没有官方机构通报过有人因浏览聊天记录中的图片或视频被植入病毒的案例。

微信聊天中正常显示的问候图片、视频等,是不会中毒的。

“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发送、接受早安晚安问候图片”均无任何事实依据,纯属危言耸听。

—延 伸—

谣言变种版本多

专家提醒:遇到此类情况勿慌

“重庆辟谣”搜索发现,类似的谣言信息,在网上有多个版本,每到元旦、五一、中秋、国庆和春节前后,都会在网上出现。

这些谣言信息,还经常更换马甲。比如,上面那条信息虚构“国际新闻”之类子虚乌有的机构,以及编造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进行传播;有时还会假冒“公安系统要求提示”“银行总部通知”“某某局紧急提醒”之类的名义进行传播。

针对此类谣言,多地的网信、网警等部门,都曾经对此进行了辟谣,包括上海网警、云南网警、石家庄网警、镇江网警等部门。

在各地的官方辟谣信息里,类似的谣言,其实早就被揭穿了。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在图片和视频里嵌入钓鱼程序,技术上并不容易实现。简单来说,大家平时发送的图片、表情和视频,这些文件的后缀大多为“.jpg”“.gif”“.avi”等,分别对应单图、动图、视频文件。一般情况下,在微信中点击图片、动图和视频会直接放大或播放,不存在链接要求手机用户输入个人信息,也不会有中毒风险。

专家指出,钓鱼网站都需要“画皮”伪装。点开伪装成图片、网址、二维码形式的恶意链接之后会有“浮层”,也就是一个透明度较低的对话框,提示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点击伪装之后的钓鱼网站才导致了银行卡信息、数据等个人信息被窃取。

—提醒—

记住这几招,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重庆辟谣”提醒,在使用微信、QQ等个人社交工具时,只要时刻牢记以下“十不”,就可以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一不,不点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

二不,不点和下载类型不明、来源不明的文件

三不,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

四不,不随意安装软件

五不,不随意打开手机权限

六不,不注册来历不明网站

七不,不扫来历不明二维码

八不,不在个人社交软件上泄露过多个人信息

九不,不用情况不明的WiFi

十不,不点短信和电子邮箱等渠道收到的不明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