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当加勒比遇上青海 绿色擦亮青年交流底色

2023-08-02 10:12: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7月21日,青海格尔木,察尔汗盐湖,留学生在盐湖湖畔欣赏风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摄

“这是一场能体验到不同元素的文化与绿色之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刘娜 (Analisa Low)日前参访青海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我们将继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道路,从多样性中探寻合作的力量”。

与刘娜同行的,还有来自巴哈马、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等7国的其余33名加勒比英语国家驻华使节和留学生。他们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远赴青海,出席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青洽会),拜访长江源村村民,走进格尔木与少数民族孩子们载歌载舞;在盐湖和青海湖畔,他们看到自然景致,更看到了中国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之路……“绿色”给此次参访之旅烙上了鲜明印记。

盼与青海在绿色发展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无疑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贡献,也真正地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刘娜大使7月20日在青洽会开幕式上表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密切相关,缺一不可。“鉴于青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我们期待未来能与青海在绿色发展方面展开合作。”

在赴青海参会前,此次参访团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从未到过青海,“经济欠发达”、“生存环境恶劣”甚至是一些外国友人对这个中国西部省份的最初想象。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看到的却是低碳、绿色科技、生态环保、数字化赋能的新生态。这个中国西部大省早已向世界发出要“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强烈声音。

在青洽会开幕前,留学生走进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以及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相关展览。最先吸引圭亚那留学生陈氏水银(Tran Thi Thuy Ngan)和辛格·戴维德拉(Singh Devindra)关注的是数字经济,“这些展览都太棒了。”他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临走时还不忘带上各种资料。

青洽会开幕式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汤铎文(Dwayne Lerry Thompson)感慨说,尽管经历了疫情的严峻挑战,青海在脱贫、乡村建设、出口贸易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进展仍令人赞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有助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同体。青海在绿色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像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发展议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刘娜大使表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正在通过“2030愿景: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我们需要共同的目标,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来共同努力。”

加勒比国家可学习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

如何从卤水里提取锂、具体加工流程如何运转、盐湖产业如何让当地民众受益……在察尔汗盐湖产业基地,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的格林纳达留学生何威(Herry Vydol Dwayne Rawlinson)看着展示板上的工业生产流程,好奇地向讲解员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青海是中国盐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拥有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近年来,青海省综合利用盐湖资源,已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线。“来盐湖之前,我一直以为盐湖只是生产食盐的地方,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还有开发其他资源,其中的锂就可以用来生产汽车电池。”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牙买加留学生雪莱·罗(Rowe Charlette)对记者说,盐湖的参访经历让她看到了中国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多样可能性。

除了盐湖资源,青海也在大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青海省委书记陈刚在驻华使节见面会上介绍,青海日照时间长,拥有发展太阳能发电的绝佳条件,建有世界最大光伏基地,“中国正在以能源转型方式延缓全球大气变暖”。

“与青海一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也在尽自己的一分力,减少碳足迹和碳排放,特别是在实施去碳化战略的领域。”刘娜大使介绍说,今年年初,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开启了一个名为“太阳能公园”的项目,这是加勒比地区的第一个大型太阳能项目。“我认为,中国和特多可以一同参与到绿色发展与气候变化全球对话当中。”

“中国在确保人民和环境成为推动现代化的焦点上所作的努力很值得赞扬。”牙买加驻华使馆随员克里丝塔丽·戴克尔(Christalee Dacres)在参访中了解到,2022年6月,青海与联合国合作举办“绿电5周”项目,即连续5个星期、总计99.75亿千瓦时的供电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相当于减少燃煤4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刷新了中国“绿电”成绩单。“中国已经证明,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丰富文化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经济繁荣是可以实现的。”

“对于像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样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来说,向青海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刘娜大使对记者说,青海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展,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以从青海学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经验。

从未想过会对中国文化如此着迷

第一次亲身接触中国藏族传统文化,热情好客的藏族民众、精美别致的手工艺品和美味诱人的特色食物都给来自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的留学生安博(Barrow Amber Jo-Nita)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为了保护三江源生态,青海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6个村128户407名牧民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告别大草原、翻越昆仑山,从海拔近5000米的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地区搬迁至420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在市区南郊新建了一个移民定居点,称为长江源村。

“长江源村的村民邀请我们到家里喝奶茶、吃牦牛肉干,跟我们聊当地的文化风俗和村史;藏族姑娘给我们展示了做首饰的过程,眼花缭乱的彩线在她们手中翻飞,编织出一个个漂亮生动的图案。”长江源村的参访之行让安博感受到了藏族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她指着新添手链上的藏族特色图纹对记者说,自己会一直珍藏,像珍藏这段宝贵的经历一样。

来中国之前,安博从未想过自己会对中国文化如此着迷。“中国人对‘家文化’的重视和尊老爱幼的品德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大家的肤色、语言和文化都不同,但中国朋友们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包容。”

巴巴多斯留学生沙尼亚(Halliday Shaniah Albany)也发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加勒比地区文化有一个相似点:对于本民族文化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参访中,她发现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好客是一种珍贵的价值观,来到当地的客人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人与人之间相互坦诚,就能和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关系。尽管存在地理和历史差异,但中国的少数民族和加勒比地区有着显著的文化相似性,都展示了各自民族的韧性和文化之美。”

刘娜大使表示,青海49%以上的人口为少数民族,加勒比地区的很多国家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是多民族混居,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加勒比和青海,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我们希望向青海学习工业、绿色发展经验,也愿与青海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加(勒比)文化都十分独特,值得相互学习。”

在格尔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驻华使节和留学生们与当地孩子们手拉手,伴随着《美丽中国》的旋律跳起了舞。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苏里南共和国留学生安瑞琪(Emanuels Annenia Rekia)用中文和当地孩子们聊了起来,“我们很兴奋、很享受交流互动的这一切。”

安瑞琪到中国5年,学习汉语1年,去过很多中国省份。来到青海后,她仍被当地文化深深吸引。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融合,不同民族彼此关心,在她眼中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和当地孩子交流后,看着他们,我感觉看到了青海的未来,中国的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王一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