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话重庆中学生

2023-02-08 09:18:35  来源:重庆日报

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作专题报告。

2月7日,重庆八中,《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专题报告活动现场。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做客重庆八中“树人讲堂”,为师生作《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专题报告,900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讲座中,戚发轫以第一视角,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以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简要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也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在戚发轫看来,离不开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我理解的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时刻都有担当的勇气、攻关的能力、奉献的决心。”戚发轫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精神又推动伟大事业的发展,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载人航天精神和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不断护航和驱动着我们探索未知的浩瀚太空。

戚发轫分享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年轻人因为待遇太低选择出国、下海。“我当时是院长,内心很矛盾,我不埋怨他们,但国家给了我们任务,就需要有人继续留下来工作。没有走的,现在都是我们国家相关领域的骨干人才,走的人没有错,但我很敬佩和尊重留下来的人,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坚持下来了,无私奉献、不追求个人利益,为载人飞船工程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戚发轫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爱国,只要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好了,老师把课教好了、学生把学习学好了,就是爱国。爱国不是多么高远,只要把时间、知识、精力献给岗位、事业、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

听到这里,聆听报告的师生激动万分,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戚发轫勉励现场师生:“最伟大的爱就是爱国家、爱事业。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实现航天强国梦想的主力军是青年一代,希望大家继承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随后,现场师生们还围绕感兴趣的航天知识,争先恐后提问,戚发轫一一作出解答。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航天工作者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攻关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高一学生范林玉说。

同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郝尹翔也感触颇深:“在以后学习中,我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希望未来能够目睹载人航天旅行大众化。”

“此次讲座是学校‘三层六元’融合课程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多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科技前沿,濡染家国情怀,引领孩子们从简单专注分数到坚定志趣、培育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说。

记者 云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