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城乡统筹发展网9月7日讯(记者 刘辉 张程)近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中西部第一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今(7)日上午,召开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江,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伟参加了发布会,对《规划》做了解读并通报了相关情况。
《规划》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
据朱江介绍,《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细化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充分体现国家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考量、基本要求、发展理念,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
坚持同城化发展理念。同城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将“同城化”贯穿规划全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重庆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同城化为主攻方向,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创新水平协同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统一市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创新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推动重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努力把重庆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充分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对内,重在“提质”,体现内涵式发展导向,进一步增强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力、带动力,更好引领和带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群”协调发展。
对外,重在“扩面”,体现外延式发展导向,充分对接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黔中城市群等川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西北向联动遂宁、内江、资阳等地一体化发展,北向联动南充、达州、巴中等地一体化发展,西南向联动泸州、自贡、宜宾等地一体化发展,东北向联动垫江、梁平、丰都、忠县等地一体化发展,南向联动遵义等黔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东南向联动武隆等周边区(市、县)一体化发展,逐步扩大重庆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全面深化川渝合作。一方面,《规划》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等方面与成都都市圈充分对接,推动“双核”联动、“双圈”互动,共同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另一方面,《规划》突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聚焦川渝高竹新区、合广长协同发展区等跨区域合作发展功能平台,着力推动都市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朱江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规划》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重庆市、广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重庆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区(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协作能力明显增强,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重庆都市圈。到2035年,重庆都市圈重点领域同城化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主体竞争力大幅跃升,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规划》明确了八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构建重庆都市圈立体交通系统,畅通对外交通网络,强化能源和水安全保障,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管理协同、便捷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构建重庆都市圈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三是协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集中力量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四是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费目的地。合力提升消费供给能力,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建设具有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
五是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加强环境污染协同治理,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合力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共享高水平开放平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更好在西部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七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创新成果和改革经验。八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优质教育文化资源,打造健康都市圈,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水平,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步,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框架下,建立重庆都市圈联席会议机制,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按照突出年度特征、聚焦跨区域跨领域、清单制项目化推进的原则,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一体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和重庆都市圈建设,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余颖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
余颖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在编制《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时候,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基础,同城化发展为标尺,关注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利用企业资金互投、手机信令、通勤率、客货运交通流等大数据,从经济联系强度、人口流动规律和范围、交通可达性、产业协同合作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谋划。
二是对接在编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和《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尊重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律,经反复研究论证,征求各方的意见,最终确定重庆都市圈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包括了重庆主城都市区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行政辖区全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有2440万人。
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张伟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据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伟介绍,2021年召开的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实施“同城融圈”战略,明确“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示范区,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目标。
与重庆市有关区县和部门落实好重庆都市圈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对接协商,共同推动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创新规划协调、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提高政策制定上的统一性、规则上的一致性、执行上的协同性。
在“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渝西高铁,研究论证重庆渝北至广安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广渝快速通道,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跨区域城际公交,形成到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加快建成广安机场,融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在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突破。大力发展汽摩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材料、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化学药、原料药等产业,加快建成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共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火锅产业基地,共塑都市圈优质农产品品牌。整合利用红色、生态、人文、三线遗址等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和线路,共建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费目的地。
在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同标上取得突破。争取重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广安延伸,推进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就业服务同城待遇、市场体系同标共建、城乡居民户口通迁、社会保险接轨衔接、社会治理联动协作,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
在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携手毗邻地区建设特色城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绘就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