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刘辉 张程)如何加强重庆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期,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今(7)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渝中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黄孝明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和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实施意见》出台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发布会上,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介绍,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在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40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近期,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解读《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张睿说,近年来出台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质升级了山城巷、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等一批历史街区,重庆人文魅力持续提升。中央《意见》出台后,按照工作安排,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自去年9月起组织起草《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以重庆地域文化为特色,制定了重庆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目标和任务。《实施意见》现作为市委规范性文件出台,出台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山城巷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重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实施意见》紧密联系重庆实际,系统构建重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实施意见》共有5个部分,21项重点工作。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张睿介绍,重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而言,重庆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空间分类: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江津、合川、万州、荣昌)、1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10个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比如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北碚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29个传统风貌区(比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45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6个历史建筑等。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数量居全国前列。
龚滩古镇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按类型分类还包括: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2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涪陵白鹤梁题刻、合川钓鱼城遗址)、2处国家文化公园(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5处国家工业遗产、395处抗战遗址、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572株古树名木、5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庆遗产类型丰富多彩,具有山地地域特色。
解放东路老鼓楼衙署遗址 张凤供图
张睿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展示重庆历史文脉、承载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的重要物证,是重庆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也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保护与文脉传承的重要对象。
未来将全面建成系统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
为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重庆故事,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需要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重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要更加完善,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要全面建成。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黄孝明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在完善保护传承体系上,建立保护对象、保护管理体制、保护规划三大体系。不断充实保护对象,不仅要保护历史地段、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等新类型历史文化资源,还要把见证新中国成立及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代表性遗存以及当代重要的建设成果保留下来。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分级落实重点任务。构建以重庆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核心的保护规划体系,统筹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布局。
在加强保护利用传承方面。始终把保护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放在首位,并融入城乡建设,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和保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严格拆除管控,禁止大拆大建,不强制搬迁居民村民,保护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老建筑、古民居,采用“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整治方式和“绣花”等微改造方式。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多措并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安全问题。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利用巴渝古驿道、老铁路、山城步道串联、展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优秀历史文化名镇、街区的宣传报道,让城市和乡村处处显文化、见历史,让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四是实施保护传承重点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跨区域、跨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系列文博场馆和中心城区山城步道的规划建设。
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方面,主要措施是充分发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预先保护、考古前置、体检评估、公益诉讼等各项管理机制。动员鼓励各方主体参与,研究制定奖励激励机制。
在完善保障措施方面,主要措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完善法规制度,制定相关领域的配套政策和技术导则。加大资金投入,市、区县政府要将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