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万州区太龙镇乡村振兴背后的“宁波力量”

2022-07-18 17:02:2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30年来,宁波市始终秉持“支援万州就是发展宁波”的合作理念,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深入开展,为万州库区移民安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宁波力量。

近年来,宁波市根据万州发展实际,精准对接万州需求,一以贯之高站位、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对口支援工作,落实落细对口支援万州“十四五”规划。紧扣民生需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教育、医疗、移民基础设施综合帮扶,通过完善移民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功能,援助改造镇中心卫生院、太龙学校等,不断改善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移民群众直接受益、长期受益,在不断增强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移民群众安稳致富,让太龙镇乡村更加振兴。据统计,宁波市先后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4个,累计到位无偿援助资金1903万元,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产业、文旅融合发展之外,还涉及公共基础设施、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或行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推进产业发展,拉动助力乡村振兴

从一座闲置码头、“一个被遗忘的地方”到万州区远近闻名的“网红”露营地,宁波市对口支援该镇文旅建设功不可没。以近郊生态休闲定位,宁波援建太龙镇“小桔灯宁波书屋”、“亲波亭”等多用途景观面向长江,背靠青山,被誉为“长江首个一线临江露营地”。营地有浪漫民宿,配套近2000平方米的营地空间、休闲健身步道4000米、“亲波亭”等,园区儿童娱乐设施、广场、停车场等一应俱全,可满足观景赏水、团建聚会、亲子研学、户外婚礼、健身休闲等多种需求,是难得的休闲打卡之地。周边绿化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绘就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丽画卷,漫步江边,看日落,听涛声,品红桔,让“诗意栖居”不再遥远。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助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太龙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修建于2006年,改建前医院院容院貌陈旧,医疗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及业务收入在万州区同级医疗机构中处于中等水平。由于卫生院设备配置简单,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急需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对此,宁波从改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入手,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先后投入财政性无偿援助资金428万元。随着彩超及电子胃镜等设备投入临床使用,有效提升了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提升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为保证帮扶效果,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的提升,太龙镇卫生院与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接收太龙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免费进修学习3人,期间中心领导多次带队到太龙镇卫生院实地考察,双方就人才交流培训、技术指导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次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下一步发展建议。建成投用后医院功能布局及流程明显优化,医院内外环境焕然一新,职工精神面貌及凝聚力空前提升。同时,缓解当地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可以在当地完成检查治疗,减少因交通不便外出检查的次数,每年为当地群众节约医疗费用至少300万元,也为医院发展增添活力,为加强基层首诊及分级诊疗做好基础性工作。

改造更新办学设施,改善办学质量育人环境

原太龙学校基础设施较差,办学硬件设备不足,办学质量不够突出,太龙镇适龄儿童家长往往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城区更好的学校就读,学校入学率、留校率逐年下滑。宁波市自2019年以来,一方面先后向太龙学校安排无偿援助资金390万元用于实施学校综合提升项目,重点用于学生宿舍外墙整治、运动场升级改造、多功能教室改建、校园内学生劳动基地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另一方面安排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与太龙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在教师交流培训、远程教学、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交流学习,让太龙学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随着硬件软件设施逐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优质均衡健康发展,也让周边的家长建立起对太龙学校的信任。同时,宁波市对口办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口支援工作中,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有限公司先后两次向太龙学校留守儿童捐赠价值20万元的乐町服装309件,为边远山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据统计,近两年太龙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逐步增长10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留校率逐年递增,以前只有30%,现在达到60%左右,增长近30%。

太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婷介绍说,得益于宁波市对口支援的无私援助和人文关怀,太龙镇教育卫生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农旅融合发展得到大幅提升,采摘农业悄然兴起,乡村振兴指日可待,太龙镇建设“滨江红桔小镇”的强镇目标更近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