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6月2日讯(记者蹇佳伶)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有哪些进展呢?今(2)日上午,在重庆市政府召开了《2021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下文简称《公报》)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邦平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提问做出回答,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消除20余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8000余户约2.4万群众受益,经过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9%以上。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邦平介绍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的进展情况
王邦平介绍,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作为重庆的重点民生实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2020年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排查出全市农村黑臭水体160条,其中80条纳入国家监管清单,另外80条纳入市级监管清单。按照“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目标要求,通过采取国家和市级两个清单同部署、同标准、同推进、同评估的推进模式,制定印发年度工作方案,对技术路径、整治措施、成效评估等进行安排部署,协调市级奖补资金予以支持;印发工作指南和案例汇编;建立专家“一对一”帮扶制度。
同时,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村级河长制管理;将整治完成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考核,组织区县联合申报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等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江津区李市镇的大肚子河,因场镇扩建、污水管网配套滞后,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排河中。李市镇对河岸居民进行补偿拆迁,完善污水管网工程,设置涵洞外截污,同时,进行生态补水,又将拆迁后的区域建设成滨河生态景观公园,目前,已呈现出“水清、岸美、河畅”生态美景。”王邦平说。
据了解,通过黑臭水体整治,一批“污水沟”“臭水塘”变成“清水溪”“生态塘”。截至目前,按照“工程完工、消黑除臭、水质达标、机制建立、责任落实、群众满意”的验收要求,综合采取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水体净化、水系连通等措施,优先整治完成面积较大、明显发黑发臭、群众反映强烈的27条农村黑臭水体,消除20余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8000余户约2.4万群众受益,经过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