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 文/黄大荣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放眼望去,重庆市酉阳县丁市镇中坝村千凼田的1000多亩土地“复活”了。
过去地里一米多高的芭茅草消失殆尽,给水的沟渠里也不见淤泥和石块的踪影,成群结队的村民忙碌在田间,绿油油的辣椒和药菊铺满了千凼田。
(图为复耕后的千凼田)
据悉,昔日,历经数百年,山里的先民们依山就势开垦出了千块层层叠叠的田地,“千凼田”由此而来。在过去缺粮少米的困难年代,这里作为中坝村的“粮仓”,是当地村民繁衍生息的重要依托。随着务工潮的兴起,村民们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曾经精耕细作、热闹非凡的千凼田渐渐淡出了村民们的视野,慢慢地变成了龙头山下最不起眼的一片灌木丛。
但村民们没有忘记千凼田。自乡村振兴战略打响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两大课题,目光重新汇聚到了千凼田。
“根据村情,结合党员群众代表意见,村里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确立了以千凼田撂荒地复耕复种和打造景观梯田为抓手,通过“集中流转、农旅融合、统一经营”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坝村第一书记刘翰介绍。
今年,中坝村邀请本土人才何飞返乡创业,成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以“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发展了500余亩药菊和500亩辣椒,昔日的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图为村民在田里劳作)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工资、入股合作有分红。眼下,千凼田复垦已经为当地278户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依托千凼田复垦,村民冉小平从今年开始,农闲时节都在药菊基地里务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益。
千凼田的复活,65岁的村民黄月衡也深有感触,“见到它复垦,农田变景区,还能在这里务工挣钱,心里真高兴。”
“药菊长势良好,按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预计产值在700万余元,能为乡亲们带来10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站在千凼田的药菊基地里,何飞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村里正积极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努力把千凼田打造成为春可耕耘、夏可纳凉、秋可观菊、冬可赏雪的旅游景观区。
“再过两个月,药菊就会陆续盛开,千凼田将披上黄金甲,成为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地,真正迎来重生。”刘翰成胸有成竹地说,未来,脚下的这片土地会越来越值钱,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