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中益乡上新了③ | 乡村小学里的“三变” 点亮山里娃的未来

2022-04-15 18:22:23  来源:华龙网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益乡小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从昔日旧庙里办学到如今的智慧校园,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中益乡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拥有同一个出彩未来。中益乡小学教学条件变好、老师变多、课堂变丰富的“三变”发展也成为我国乡村教育“山乡巨变”的缩影。

站在中益乡小学的塑胶操场上,马影翠感慨说道:“很难想象眼前这所拥有完备教学设施的学校,在30多年前还曾在旧庙中办学。”

马影翠是中益乡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在她读书那会儿,学校就在附近寺庙中办学。

亲尝过求学的艰苦,成为马影翠扎根中益乡小学的重要原因。2002年从黔江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马影翠回到了母校任教。

当时的中益乡小学从旧庙搬迁到现址办学,一排泥巴垒成的平房就是教室,一块不大的泥地就是操场,这两样凑在一起,就是当时中益乡小学的全貌。

马影翠回中益乡小学15年后,95后全科教师唐大鹏来到学校报到。当时校园只有一栋稍微像样的教学楼,教师宿舍老旧,食堂又小又挤。虽然唐大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心里还是凉了一截。

但变化很快到来。党的十九大后,当地政府对中益乡小学进行改扩建,补上短板。原来的教学楼得到翻新,教室里配上了电子白板,食堂扩建了,塑胶操场、综合楼、宿舍楼等也一一落成。

如今,师生们的学习、办公环境还在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越来越好,孩子们在这里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

“希望老师们扎根山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群众脱贫贡献一份力量。”中益乡小学的老师们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视察时的殷殷嘱托。

在中益乡,愿意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三年来,学校新引进3位老师,教职工数量增长至30余人,其中不乏教学能手;还有20多人次的支教老师无私奉献,带山里孩子看到更广阔世界。

师资结构、教师待遇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持续改善,让老师们干劲更足了,教师队伍更强了,也更愿意把“心”安在中益乡了。

学校为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分别与重庆市教科院、人和街小学、人民小学、南坪实验小学等教科研机构和学校展开结对帮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城里学校有很多教学方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我要把这些都带回来教给山里的孩子们。”在南坪实验小学,唐大鹏跟岗学习一学期后收获满满。吴燕、刘婷、何丹等老师参加市级、县级名师工作室学习后,专业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他们的课堂也更加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曾经是中益乡小学老师教学手段的全部。

如今,这座学校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白板装到每间教室,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立体展示课程知识点。通过互联网,学生们和英语外教老师“面对面”学起纯正口语。借助5G技术,人和街小学课堂实时“搬”到了中益乡小学,城市和农村学生们同上名师课,共享高质量教学。

今年,中益乡小学学生们还用上了“高大上”的AI教学辅助技术。在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示范点AI互动空间里,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润物无声式的思政教育。

曾经,受制于教师专业限制,中益乡小学的美术、体育课没有专职老师任教。“体育课还好,美术课常常只能让学生照着图随心所欲地画。”

现在,西南大学体育专业的四名支教老师负责全校体育课程教学,体操、篮球、足球、花式跳绳等运动项目应有尽有。美术课也引进了专职教师负责。

近三年,中益乡小学补上师资结构性缺编短板,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每门课程,还新建了书法室、泥塑室、科技馆等,自主建构起“幸福课程”体系,编写9门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丰富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成绩,让毕业班成绩多次名列沙子片区榜首,还让孩子们身体更强健了、性格也更自信了、眼里也更有光了。

今年3月,1985年毕业于中益乡小学的赵登明也回到母校,担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中益乡小学的“三变”,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让山里娃娃也有出彩未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李春燕 赵紫东/文 李文科/图 陈毅/视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