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城乡统筹发展网3月1日讯(记者 蹇佳伶 刘辉)近期,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重点措施》出台,在今(1)日重庆市政府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袁勤华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管用措施。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袁勤华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重点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袁勤华介绍,这九个方面的措施,大多是全市政法机关服务营商环境座谈会上,民营企业谈到了的期盼,紧扣了企业的“急难愁盼。
依法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
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我们主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方面,精准回应企业需求,比如,对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行为,将重拳出击、依法严打,尽最大努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执法办案,区分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之间的界线,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防止执法权力的滥用。
建立重大经济案件提级审批机制
立案问题、管辖问题、相关强制措施适用问题,一直是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公安涉企执法容易出问题的方面。对此,我们坚持刀刃向内,强化制度监督,提出了重大复杂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提级审查和重大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提级管辖两项具体措施,细化明确了相关具体操作办法。同时,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重点企业,在全国或全市有影响的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企业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我们要求,区县公安局审核后,须报市公安局批准。
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
主要是,对涉嫌犯罪的企业,需要对企业及相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充分评估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和适用范围,确保用准用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尽最大努力防止出现“侦办一起案件、垮掉一家企业”的现象。比如,对较大数额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我们将严格实行法制审核制度,对不具有损毁、隐匿等法定情形,涉案资金、金融资产能够有效监管的,依法不查封、不扣押、不冻结;需要查封、扣押、冻结的,也要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及时解除有关强制措施。
强化涉企案件追赃挽损
主要是从事前预警、事后挽损,以及简化资金返还流程等三个环节入手,采取针对性举措,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规范跨区域涉企执法协作
主要是对涉及我市企业的跨省市重大案件,主动加强异地执法协作,跟进做好执法办案监督,积极维护我市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涉企治安治理
主要是立足公安职能职责,在企业内部安全防范、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企业周边治安巡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企业一门心思抓生产、专心致志抓经营。
改革涉企经营许可
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取消保安培训许可证核发,改为备案管理。全面推行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告知承诺制。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直接取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取消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改为备案管理。同时,放宽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申办主体范围,鼓励汽车生产、销售、报废等企业协助办理车驾管业务。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主要是从服务和管理两个角度,丰富拓展惠企举措。在服务方面,推动涉企高频电子证照跨省市互认互信,实现办证办事“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推行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小客车全国“一证通办”和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在管理方面,我们将改进监管方式,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加大减费降负力度
主要是千方百计为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具体包括,对首办企业,我们将继续免费提供公章一套;落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两检合一”改革,取消综合性能上线检测,直接运用安全技术检测结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每笔检测业务可为企业群众节约经费200余元,仅去年一年,就为企业群众节约经费3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