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连续三年摘乡村治理“国字号” 渝北为什么能?

2022-02-17 10:30:45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近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发布,全国共38个典型案例。重庆市渝北区因其清单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成功入选,其典型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这是渝北区连续三年摘得“国字号”。早在2020年,渝北区也曾因“民情茶室”助力乡村善治的乡村治理方式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其兴隆镇新寨村、木耳镇金刚村也分别在2019年、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

▲ 渝北区乡村善治、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凝聚成人们的“梦里乡愁”。渝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荣誉的接踵而至折射出渝北区乡村治理的显著成效。自2019年,渝北区被选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全区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为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渝北为什么能?

完善机制——

打磨“清单”金钥匙 解开基层治理“镣铐”

作为基层管理的“末梢神经”,村干部们面临着复杂繁琐的工作:上要应对政府部门二三十项事务,整天忙于填报表而不是谋发展,不少事情缺乏指导和经费,事项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地的问题长期存在;下要面对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小到夫妻吵架,邻里纠纷,每一项工作都要牵扯与村干部的精力,各种“奇葩”证明也“泛滥成灾”。繁琐的事务让村干部分身乏术,无暇顾及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

为了改善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局面,渝北区探索建立村级工作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明确确定村级事务的“主业、副业、红线、水分”,精简村级事务,提高服务村民、发展乡村的水平。

具体说来,自治清单定“主业”,明确村级组织23项应该做、必须做好的事情。

协助清单明“副业”,明确村级组织应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事务,将不该基层组织干的事坚决挡在“门外”。

负面清单划“红线”,明确村里不能干的事情,如行政执法、征地拆迁、拆违、安全生产等七个方面。

证明清单挤“水分”,保留依法出具证明事项7项,不出具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明确办事指南、表单样本,规范办理流程,畅通办理渠道。

“四张清单”破解了基层啥事都干、啥事都干不好的病症,让村干部从繁杂的事务脱离出来。据统计,仅协助清单一项,累计核减部门、镇街在村级组织设立的职责事项18项,规范工作制度25项,减少部门、镇街延伸事项340余项,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

“‘四张清单’让村干部职能边界更清晰了,更加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精力集中到为民服务、为农服务,集中到乡村振兴上来。”10月底,渝北区副区长颜其勇在农业农村部乡村治理创新典型相关情况发布会上指出,“四张清单”的实施让村干部干事有了标尺,避免所有事情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组数据可以侧面反映“四张清单”实施带来的“成绩清单”——

全区创新设立“一社三部”,建成生产互助合作社57个,2.2万户农民变股东,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3.3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85.6万元,累计整治提升农村危旧房7.3万户,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13个、示范片24个,完成经果林8.7万亩、生态林10万亩。

渝北区向行政管理“开刀”,破解基层负担过重难题,促使村干部齐心协力抓发展、干劲十足搞服务的做法,对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推动清单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 “民情茶室”的设立让镇村干部在“喝茶聊天”中收集群众意见,化解问题疑惑。渝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炼就氛围——

点燃“创新之火” 形成“全区之势”

每逢“5”日,统景镇江口村就集聚着不少村民,他们手捧着热茶,有序地说出自己遇见的麻烦,希望镇村干部帮助解决。

这是统景镇创新推动的“民情茶室”,旨在将“服务村民”现场搬到一线,在“喝茶聊天”的轻松氛围中,了解并解决村民们的难事、急事。起初,村民们多为“抱怨牢骚”、反映问题,后逐渐变成“信任聊家常”、提出建议,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统景镇的“民情茶室”只是渝北区创新推动乡村治理的管中窥豹。全区按照“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思路,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的“创新基因”正在复制和生长。“民情茶室”“情理堂”“清单制”“畅晚庭”“众议堂”等一批乡村治理新模式在渝北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种“创新基因”的生长得益于渝北区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统筹部署产生的“牵引力”。

全区按照“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思路,持续抓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寨村、金刚村和全市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大盛镇、放牛坪村、太和村后续强化提升,新争创一批国家、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

在落实层面,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细化落实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分年度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举措等,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督导落实,确保试点任务依照时序打表推进、取得实效。全区建立现场推进落实机制、调度督查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现场拉练观摩,将乡村治理成效纳入乡村振兴目标考核,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这种“创新基因”的生长同样离不开渝北区农民主动参与形成的“自转力”。

“民情茶室”的建立初衷就是为了推进“双十万工程”,便于在现场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调解群众纠纷,缓解干群关系,同时对少数阻扰施工的情况作出迅速响应。这充分体现出渝北区在推动乡村治理时,以人为中心,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其中。

茨竹镇“积分制”的探索也是希望通过积分兑换方式,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和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村民通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护、乡风文明建设等量化为积分,用积分兑换服务、实物、政策奖励,开启“小积分大作用”。

根据规划,到2025年,渝北区将实现村村均有一个符合实际、治理成本低、务实管用的治理模式,乡村治理方式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 大盛镇在各院落及村民聚居点广泛建立“畅晚亭”,探索乡村治理进院入户新方式。渝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构建格局——

夯实“四治”砥柱 探索“四治”融合乡愁梦

走进渝北广袤的农村,曾经的“馒头山、巴掌田”变成整齐的长条田,曾经的撂荒地集中连片种植上水果、花椒、雷竹等经果林以及香樟、楠木、水杉等生态林。这正是渝北区破解丘陵地带高效农业建设难题实施的大手笔——“双十万工程”带来的改变。

在推动“双十万工程”的过程中,彰显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跟渝北区村民自治的探索密不可分。

全区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实现各项村级事务“阳光”操作,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制订和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依托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让乡村振兴的事农民自己说、自己议、自己办,摆脱了乡村治理单靠政府投入的模式。

但自治仅仅是渝北区乡村治理的一个剖面。全区以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强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支撑,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在法治方面,全区聚焦法治文化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创设“温馨三见”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打造了“老向工作室”“律师驻所调解”等一批特色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开展“法润万家”“普法村村行”系列活动,32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德治方面,全区实施“以学明德、以文润德、以评弘德”三大工程,创新“情理堂”“积分制”“畅晚庭”等治理方式,广泛开展“五风润新村”、慈孝文化“三个一百”等品牌活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在智治方面,全区实施“智慧天网”和“雪亮工程”,建成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在农村地区安装高清视频监控镜头1.1万个,引导群众安装“乡村卫士”摄像头8000余个,搭建村镇两级“乡村卫士”综治监控平台31个,切实守护群众平安。在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应用“乡村钉钉”,推进村级事务管理在线化、集成化、高效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治”的融合聚焦村民的痛点、难点,创新乡村治理的方式、路径和载体,激发了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盘活了村民参与村情村务的活力,确保了渝北区乡村治理的“成色”和“加速度”,营造出全区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浓厚氛围。

如今的渝北农村,除了集中连片、绿意盎然的“双十万工程”产业,还有黑白相间、古朴清雅的巴渝民居,整洁干净的道路,花草飘香的庭院,三三两两谈笑风生的村民组团……乡村善治、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凝聚成人们的“梦里乡愁”。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