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村里旅游搞得有声有色,回乡发展不愁没前途”

2022-02-04 09:49:17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一排排灯笼挂起来,火红的篝火燃起来。1月31日晚上6点过,垫江沙坪镇毕桥村乡村大舞台,村民们自发组织起篝火晚会,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两年多没回村过年了,村里的变化可真不小。”

“可不是,路宽了,环境也美了,一点不比城里差。”

篝火晚会上,刚回家半个月的村民胡先权乐滋滋地和乡亲们分享着这段时间的见闻。毕桥村地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域,这几年,村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对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进行了提档升级。

天色渐暗,村道两旁的灯饰陆续亮了起来,将田园乡村装扮得流光溢彩。“未来,我们村主要推进农文旅融合,为了把游客留下来,我们特别打出了乡村‘夜游’牌,推出了乡村夜市、篝火晚会、田园灯光秀等乡间‘夜’态,带动村民增收。”毕桥村村支书章开明坐在中间,向大家介绍起毕桥村的发展情况。

“去年,我把自家楼房收拾出来,开办乡村民宿,一年就挣了10多万元。”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陆云向村民们“报喜”。

去年4月,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到毕桥村,发现沿途农房被改造为白墙黛瓦的统一风貌,围绕毕桥特有的“箩篼文化”,村里还修建了竹园、箩园、席园等文化景观带。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让他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陆云的民宿掩映在一片稻田之中,四周阡陌纵横,沿途还有流水、花卉。去年国庆节,乡村夜市开市,每天前来毕桥打卡的游客就有5000余人次,陆云也跟着尝到了甜头。

“乡村要振兴,留住人才是关键。”接过陆云的话茬,章开明现场发起了返乡“邀请函”,现在留守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乡村发展缺少活力,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有学识有资源,“我们希望,今年能有更多年轻人回来发展,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过完年,我就不走了,今年要在村里大干一番。”90后返乡青年黄超迫不及待地表态。黄超是村里的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重庆一家贸易公司上班。

“村里发展旅游,和我之前的业务有所重合,我正好可以帮上忙。”就在上个月,黄超辞去主城的工作回乡发展,并向村委会递交了一份发展规划。

“餐饮是我的老本行,乡村夜市怎么搞,我倒是很有经验。”听完村里的规划,胡先权也来了干劲儿。在外打工多年,他始终有个返乡梦。他决定过年就跟老婆商量,开年后也留下来参与家乡建设。

“现在,村里的旅游搞得有声有色,回乡发展不愁没得前途。”

“既然党的政策好,我们也得努力朝前跑。”

夜幕降临,熊熊的火苗映红了村民们的笑脸,大家围着篝火有说有笑,畅谈新年打算,期待来年又是一个幸福年。

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