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李文萍)近日,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以村为单位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小组团、微景观、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
其中,一类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有序推进分类减量工作,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
二类村,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户厕实现愿改则改、能改则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三类村,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提升,村容村貌有改善。
《方案》列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四项主要任务。
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农村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以上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除少数偏远农村外,全市农村地区基本实现自然村(组)收运处置设施全覆盖;实施国土绿化农村“四旁”植树3万亩,建设300个绿色示范村庄,安装10万盏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建成3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
《方案》提出展开“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千村宜居”创建活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活动。
到2025年,全市美丽宜居乡村数量将达到2000个;每个区县原则上建成1个示范片,力争建成2个以上示范片,每个示范片不少于20平方公里;在成片整治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例区创建。
《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卫生厕所更加普及,厕所粪污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进一步提高,乱排乱倒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向自然村(组)延伸,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基础设施布局更加优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居民环境保护和卫生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