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溪河礼让仁贤示范段建成后鸟瞰图。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城乡统筹发展网2月1日讯(记者 钟必攀)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水利局获悉,到2025年,重庆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0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地区工业增加用水量较2020年均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持续控制在1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2%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
据了解,这是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目标,措施上从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约束、节水工程“四大重点行业领域”、节水管理“五大关键环节”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节水38项重点任务。
强化总量强度“双控”,严格刚性约束
健全市、区县两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启动编制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管控要求。
▲ 梨子坪水库 。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建立水资源基础数据库,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制定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对水资源临界和超载地区推行取水许可限批制度。
抓住“四大重点行业领域” 深度节水控水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到2025年创建2个国家级、30个市级、50个以上区县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万亩。
实施工业节水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到2025年创建绿色园区(节水标杆工业园区)20家。
加大城镇节水降损。到2025年全市40%以上区县达到重庆市节水型城市标准,完成供水管网改造850公里,积极推进重庆市中心城区开展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实施建筑节水和园林绿化节水。
推广城镇再生水利用。到2025年全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以上。
聚焦节水管理“五大关键环节” 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取用水过程监管。落实取用水计划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水效对标评估,建设完善城镇和工业计量设施,到2022年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逐步建立覆盖各行业领域环节的节水用水管理数据库。
加快节水市场培育。以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作为改革实施重点,持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合同节水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节水技术优势、融资能力较强的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
加大节水示范引领。到2025年50%区县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节水型企业100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300个、节水型高校20个、节水型医院30家、节水型灌区10个,全部市级公共机构和区县级党政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扩大全民节水宣传。将节约用水纳入中小学、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打造3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抓好公众节水教育,推进节水志愿服务工作。
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建立组织、制度、标准、监管管理体系,深化完善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节水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制度,开展《重庆市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规范全市用水定额体系,建立“管行业必须管节水”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