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731天 一天也没有落下

2022-01-03 15:17:45  来源:重庆日报

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间刻度到达两周年。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2021年10月,《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上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21年12月,《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出炉”,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路线图更加明晰。

机遇已来,时不我待!川渝大地上人们的振奋与热情,化作前进的动力,贯穿于731天中的每一天。

如今,川渝心意相通,合力共谋顶层设计;事业相偕,合力共建重大项目;步伐相向,合力共推战略任务;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特征初显,发展加速。

站在两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上,731天,我们一天也没有落下!

顶层有设计

“支持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2021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同样在2021年1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亮相,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这也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二个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一个个重磅规划落地,折射出重庆和四川的决心与行动。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纲举目张。

国家层面,重庆和四川配合国家部委编制的7个国家层面规划,已有4个落地。

省市层面,重庆和四川共同编制的规划(方案)正有序推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两个规划(方案)已联合印发。《加强重庆成都双核联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印发实施。

地区层面,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全面启动建设。

将顶层设计“路线图”转化为可行的“施工图”,重庆和四川下足功夫。

空间格局更协调——

重庆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推动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同发展。

四川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互联互通更深入——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郑万高铁重庆段建设完成,多条高铁建设持续提速;川渝间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已达16个;重庆新生港正式开港运营;川渝累计建设5G基站超13万个。

产业发展更融合——

川渝携手打造汽车和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并将共同培育装备制造业这一新的“万亿级产业”,计划到2025年,川渝装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生态共治更有力——

1月1日起,川渝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首次协同立法成果——《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同步施行。

便捷生活更暖心——

川渝共同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联合开展交通通信、就业社保等多个方面的便捷生活行动,推出43个便捷生活事项。

实干有成效

通车!

2021年12月24日,大足至四川内江高速重庆段、合川至四川安岳高速重庆段两条高速公路同日通车。成渝两地加速迈入“1小时交通圈”。

开工与建成,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常态。两年来,川渝共建的67个重大项目已有65个开工,平均10多天就有一个项目开工。而其他合作,更是几乎每天都在诞生。

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川渝唯有实干,方能不负使命。

实干需要机制保障。川渝形成多层级合作机制,两地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研究部署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出台重大文件。两地201名党政干部“双向奔赴”,互派挂职。

实干需要“引擎”带动。2020年7月,川渝公布共同实施的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2021年,川渝合作项目增加到67个,总投资达1.57万亿元。

实干需要争分夺秒。2020年8月,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仅13个月后,2021年9月26日,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推进速度在国内高铁项目中堪称罕见。

实干需要齐心协力。川渝共同面向全球招商,加强成渝地区在商贸、会展、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重要消费领域合作;共同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开发跨省市旅游线路;共同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创建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干需要敢于破局。川渝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一改竞争激烈的旧态,迅速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顺利衔接。目前两地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配套率不断提升。

实干需要着眼未来。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川渝共同在营商环境领域立法;为储备人才,川渝共同编制成渝地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为抢抓机遇,川渝将共建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创新有突破

1063亿元!

这是西部(重庆)科学城2021年第四季度50个集中开工重点项目的总投资额。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33个。

大项目,大投资,展现出社会经济的活力与各界的信心。

2021年12月20日,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重庆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推进,就是重庆经济的新气象之一。

新气象,离不开创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目标。

2021年12月1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西部(成都)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双方将共建成渝科创走廊,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

时间再往前——2020年4月起,川渝就创新采用“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一城”即西部科学城,“多园”即两地的国家高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重庆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等重点园区开展全面对接,协同创新,形成“全面开花”之势。

如今,西部科学城进展喜人。2021年5月,两地联合开工40个科技重大项目,总投资1054.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0.1亿元。

创新,也必然带来更多新气象。

两年来,令人振奋的重大进展不断诞生。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投用,至今已为35个城市56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主机性能排名进入全球前十。

2021年4月,首个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制备中心在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医院正式落地,能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2021年7月,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建成投用,将重点攻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

2021年9月,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用于精准健康研究与数据共享的千万量级资源库首期项目正式投用。

改革有成果

改革成果显现!

2021年12月底,川渝高竹新区满“一周岁”。一年来,通过编制两区分离实施方案,从发展规划、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推动川渝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实践,已经形成初步成果。

改革,要先行先试。

川渝高竹新区就是“排头兵”。重庆渝北和四川广安在此探索“资本共投”,开展“利益共享”,试行“价值分算”。基于探索,川渝两地建立了政策框架,引导川渝毗邻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和财税利益分享。

在更大范围内,川渝两地建立了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服务机制,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服务系统,实行信用联合奖惩。

改革,要深化开放。

2020年,川渝联合“13+1”省区市共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辐射整个西部地区。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市班列合作,截至当年11月底,已开行4200多列。2021年12月4日,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范围更广。

此外,川渝还共同推动长江水道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水水中转”模式落地实施;共同推动重庆机场集团、四川机场集团双方交叉持股,强化机场协作运营;共同推进20个重大能源项目,保障未来发展;重庆西部片区、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

改革,要敢为人先。

两年来,多项“全国首个”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诞生——

2020年4月,川渝共同成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联合办公室双向人员互派,日常工作由发展改革委下设处室承担,为合作提供体制保障。这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未有过的尝试。

2020年5月,川渝建立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

2020年9月,全国首个跨省市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川渝河长制联合办公室正式组建。

改革成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上“快车道”。

2021年12月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指出,川渝两地在地位能级、开放格局、发展态势、融合融通等方面迎来了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

生活有温度

超1000万!这是成渝客专开行一年来的旅客发送人次。

2020年12月,成渝客专提速,重庆到成都最快仅需62分钟。如今,每天有30.5组“复兴号”列车穿梭于重庆和成都之间。

“过去到成都算出差,现在觉得这是日常‘上下班’。”一位曾赴四川挂职的重庆干部说。

把出差变为通勤,把双城生活过出同城体验,这无疑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暖心温度。

温度来源于便捷。2021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开始实施。成渝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异地就医实现“即时办”……两地网友将这一系列改变总结为“早上吃小面,中午看熊猫,办事不用两头跑”。

温度来源于务实。经过广泛调研和意见征集,两年来,重庆和四川联合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创业、交通、就业、医疗、生育等群众“身边事”,办件总量超过589万件。让以前需要往返办的事项实现一次办,以前需要两地办的事项实现就近办,以前需要人来办的事情实现信息办。

温度来源于体验。“都说成渝一家亲,荣昌真拿我们当自家人。”四川泸县方洞镇雨锋村村民胡南,去年在荣昌区跨区域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成为一名质检员,每月能挣4000多元钱。

截至2021年11月底,川渝医保参保人员住院、门诊就医购药跨省直接结算分别达13.1万人次、77.86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实现全程网办,最快当日办结。

未来有期待

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正在前方等待。

2021年12月,川渝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两地将以“建机制、搭平台、推项目”为抓手,携手减排、协同治污、共同增绿,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

关于未来,还有更多的计划——

2022年的重点已经明确:川渝将从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共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协同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10个方面开展工作。

川渝还将共同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目前初步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更远的未来呢?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进一步树牢“川渝一盘棋”思维和“巴蜀一家亲”理念,发挥产业、区位、生态、体制四个优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成效。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协同融入新发展格局,协同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协同推进重大事项突破,广泛凝聚共识与合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时节还是冬天,但春的气息,已在不远处。

今年春节,川渝将首次联合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主会场设在重庆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永川区、四川泸州市为分会场。

时间的刻度,将继续向前;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和谐。川渝两地,必将携手书写巴蜀历史新篇章,在古老的土地上,打造出全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