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传”下去“活”起来 南充立法保护地方戏剧

2021-12-22 08:59:20  来源:四川日报

“川北灯戏一直在传承路上前行,如今有了《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保护条例》,我们的信心更坚定了。”12月13日,川北灯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洋说。

除了川北灯戏,南充还有熊猫大木偶、亮花鞋等创新的传统戏剧闪耀国际国内舞台。依托这些文化品牌,近年来,南充市深入推进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切实推动了公共文化普及。

南充历史文化悠久,地方戏剧种类不少,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阆中皮影等15项传统地方戏剧入列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北大木偶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川北王皮影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川北灯戏唱进国家大剧院,南充传统地方戏剧享誉海内外。

但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传承和保护并不乐观。“目前,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非遗项目传承人仅37人,2016年后再无新增,剧目创新不够,个别表演团体无表演场所。”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龚宁说。

今年1月,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保护条例》纳入2021年度立法计划。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了该《条例》。12月8日在媒体上正式对外发布,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从乡间院坝到世界舞台,川北大木偶走过了300多年历史,这下我们更有信心。”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

《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保护条例》共5章38条,明确了南充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职责,要建立完善地方戏剧人才培养、储备、激励机制,建立地方戏剧作品项目库和定期普查抢救机制。

近日,南充市第四届群众广场舞集中展演活动以视频作品的形式在线上举办。其中,营山县委宣传部报送的节目《金铰鼓舞》荣获一等奖。“将铰子和腰鼓两种极具民间特色的表演形式相融合,是该节目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山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南充市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纳入《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进一步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南充市依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高品质地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南充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届国际木偶艺术周惠民演出达150多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被国际木偶联会纳入重大活动名录;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广泛开展广场惠民和合唱进学校、进乡村,直接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聚焦“戏曲惠民与戏曲文化传承”,汇集全国地方戏剧精粹集中展演等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杨晓江 罗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