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2月8日讯(记者刘辉实习记者吕虹庆徐玮)12月13日至16日,第五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奉节国际橙博会将再度开幕,这是重庆市奉节县连续5年举办诗歌节。
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从该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的10项主题活动看,诸如国际诗词大赛、“诗词六进”活动、“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首届中国·奉节编剧年会、脐橙展示展销、夔门摄影书画作品展、名家诗词讲座、采风活动等等,无疑是一场精神与物质结合的盛宴。
然而,奉节前期连续举办的四届诗歌节,对奉节的知名度、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影响有多大?
盛名下的硬核数据与硬核措施
先看一组数据——
从今年初到10月底,奉节游客增长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近20%。而重庆市近年同期游客数量,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6%。
硬核数据源于奉节知名度和文化旅游影响力。
中共奉节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新闻发言人胡云清回答记者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奉节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新闻发言人胡云清认为,有形的力量与无形的影响成就了奉节,有形的力量在于全县上下精心策划诗歌节,无形的影响在于扩大了奉节的知名度。
据了解,奉节是全国唯一“中华诗城”,为扮靓“中华诗城”金字招牌,奉节县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
——连续五届与中华诗词学会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词大赛。
大赛的影响直接让“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的“国际”二字名符其实。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以及意大利、新西兰等12个国家共15336首诗词。
——与北京师范大学等108所高校共建青春国学等主题研学基地,每年接待诗词研学旅游超20万人次。
——与中央电视台深度合作《中国诗词大会》,首播观众超过14亿人次。
奉节县江峡风光 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加强旅游联盟协作,与巫山、云阳联合开展了“川渝一家亲·欢乐三峡行”;与四川开展成渝地区“五绝九城”旅游联盟城市对接,携手共建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了产品互推、景区互通和游客互送,开启了大联盟、大合作、大营销旅游新时代。
——诗歌节通过诗词元素,将招商引资、合作签约、脐橙销售、旅游营销、文化产业等环节有机融合到诗歌节中,让游客能够更好了解奉节、感受奉节,捕获投资商机。
......
一系列的措施,提升了奉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化搭台下的百姓诗书情怀与产业链条
中共奉节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巩义胜介绍奉节诗歌节的有关情况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在中共奉节县委副书记、县长巩义胜看来,奉节诗歌节坚持文化搭台、旅游赋能、经济唱戏,突出“农文旅”深度融合,才是综合提升奉节社会、文化、经济等的终极目标。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钟前元介绍有关情况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钟前元透露,奉节“文化搭台、旅游赋能、经济唱戏”的“农文旅”融合模式目前已经在全市推广。
据了解,近几年来,奉节县结合诗歌节展开了“诗词六进”活动,让诗词“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全县开展夔州诗词挑战赛,每次挑战赛组建了6个诗词百人团;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海选的方式,几年来,奉节先后有出租车司机、景区保安、脐橙种植大户、中小学生、电力工人、农民诗人等12名选手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全县人民的诗书情怀全面激活,让诗词文化在全县传承、遍地绽放。
巩义胜认为,奉节举办诗歌节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奉节县立足丰富的人文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异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以“剧本创作与交易”和“影视拍摄与制作”为主的编剧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创中心和影视基地。目前,已引进中编(重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入驻奉节,已经签约了40名国内的知名作家长期住在奉节进行创作。已经形成了从剧本的创作到剧本的拍摄,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交易全产业链的链条。
经济唱戏下的三峡文旅和诗橙融合
记者发现,奉节诗歌节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上无不具有独到之处。
特别是“打好三峡牌、唱好三峡戏”,把三峡与文旅紧密对接。近年来,奉节充分挖掘和利用江峡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扛起了打好“三峡牌”的重任,开发了“三峡之巅”系列产品,“三峡第一村”“三峡原乡·迷宫河”等景区相继开园迎客。
奉节县风景美不胜收 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之巅”系列产品抓住巫山机场修建的契机,且建在临长江的北面,投资少,回报高;而在临江的南面夔门之上,建起了“三峡第一村”,二者遥遥相望。更关键的是,这两处景点,不仅各具特色,还填补了奉节城区景点不足的空白。
本次诗歌节,奉节还将推出“壮美三峡”系列精品游线,包含雄奇观光、诗词朝圣、田园风光、科考探秘、甜蜜体验等五条线路,其中的“诗画三峡·安逸乡村”旅游线路被评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这些线路,游客可游山水、赏诗词、品美食、享怡然。
打“三峡牌”,以诗歌为载体实现文旅融合仅仅是奉节县助推经济发展的一个剪影,但绝不是唯一。
记者发现,奉节的每届诗歌节,均让“诗”和“橙”联姻。
“三峡之巅诗橙奉节”、“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是近两届诗歌节的主题,每次的主题,离不开“诗”和“橙”。
据了解,近年来,奉节在大力发展脐橙、油橄榄、中药材三带经济的同时,紧紧围绕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全县上下凝聚了打造“诗·橙奉节”、重上“三峡之巅”的发展共识,形成了一切产业围绕旅游打造、一切项目围绕旅游布局、一切产品围绕旅游开发、一切要素围绕旅游保障的发展氛围,推动文化由渗透到升华、旅游由引导到主导,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和交互驱动,引领各行各业聚力。
奉节县果农正在采摘脐橙 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特别是奉节脐橙,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37万吨,全国的品牌价值28.8亿元,从养活30万人到现在致富30万人。在草堂、安坪、永乐等乡镇,每年20万元收入的农户占80%以上,全县20个亿元村,以脐橙产业为主的村占一半强。
再看奉节诗歌节每届举办的时间,正是橙黄橘绿时。走进奉节乡村,金灿灿的奉节脐橙已经熟满枝头。本届诗歌节,同时举办国际橙博会,众多行业权威嘉宾将汇聚一堂,共话脐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橙博会期间,以奉节脐橙专属IP,将深度链接用户、产品和场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沉浸式、趣味式的体验环节,更是一次消费狂欢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