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2月7日讯(实习记者 吕虹庆)“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今(7)日,重庆市璧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万容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表示,璧山区近期已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的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当地将对新获批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拨经费,给予1比1配套支持。对其他国家级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于200万奖励,以支持各类研究院在璧山建立创新平台。
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万容介绍,璧山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主战场之一,是科学城的重要片区,璧山高新区的80平方公里全域已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范围。近年来,璧山积极探索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发展路径”,把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耦合作为主方向,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作为主抓手,把建好各类研究院作为主任务,通过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建专业技术研究院等,构建从科技研发到用户反馈的迭代升级闭环链条,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有力地促进了璧山高质量发展。
“双链”融合,生出2条特色路径
璧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万容介绍,“在创新驱动璧山‘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璧山独特的研究院经济。”
璧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万容介绍该区研究院经济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通过研究院这一载体,璧山迅速集聚起大批人才、生成一群高新技术企业、建成璧山“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加快了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现已引进高层次人才3465人,其中博士83人。今年,璧山还将建成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璧山坚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已建成的30平方公里璧山高新区范围内,入驻工业企业172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35家;培育科技型企业1417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
同时,璧山又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及智能装备、消费品、医疗及大健康、高技术转化六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成果转移转化类、生活产业集群类、产品迭代升级类四种独立法人研究院,着力构建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研究院公司30家,集聚科研人员618人,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达到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9家研究院公司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黄葛树智能传感器研究院被认定为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纳入引进类高端研发机构(培育)名单,获1000万元市级资金支持。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万容分享,璧山区现已探索出“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的康佳模式和“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的比亚迪模式这两条研究院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的康佳模式,就是先做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康佳研究院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1008件全球有效的知识产权的提案,这个速度,这个量还是非常大的。”万容说,“‘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的比亚迪模式。就是通过引进企业的总部,同时支持企业成立研究院,通过总部+研究院带来上下游的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的汇集。”
政策支持,最高补贴1000万元
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汉东回答记者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汉东介绍,为深入推动研究院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独立法人研究院,璧山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的实施方案》,从建设创新平台、科技攻关、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一是在支持研究院建立各类创新平台方面,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
二是在鼓励研究院开展技术攻关方面,完成国家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通过验收,分别最高可获得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三是在鼓励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研究院引进非关联公司的高层次人才,可连续三年给予该人才个人所得税区级贡献部分等额奖励,最高可以获得200万元奖励。
四是在支持研究院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方面,购置非关联公司生产、销售的科研仪器设备,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对新租用房屋作为科研、办公用房的,还可以获得租金补贴,研究院建设技术转移机构、检验检测机构、鼓励加大研发投入、首台套设备购置、知识产权、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可以说覆盖研究院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万容表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璧山区将加快研究院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大院大所”引进计划,鼓励区内科研实力强的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建立研究院公司。到2025年,全区研究院公司力争达到5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