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10-19 09:30:02  来源:重庆日报

大溪遗址发掘场景。(本栏图片均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石车轮形饰。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溪文化的命名地重庆巫山大溪遗址位列其中。

从地域分布来看,“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大溪文化的遗址广泛分布于三峡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距今6500-5300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大溪遗址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在大溪文化中独树一帜,是重庆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溪遗址位于巫山县大溪乡大溪村。20世纪20年代,大溪遗址被国外探险者发现。195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文物工作者对大溪遗址先后进行8次考古发掘。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至2003年,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大溪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考古发掘工作。

“大溪文化时期,人们不但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也非常重视艺术性。在实用陶器上添加各种装饰纹样,彩陶就是这一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白九江说,大溪文化的部分彩陶受中原仰韶文化影响,体现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

大溪先民的造型艺术也有一定的成就,以墨石制作的肖形人物和动物雕塑栩栩如生,体现了高超的原始艺术水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17年举行的“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中,就有用墨石制作的、出土于大溪遗址的“石人面雕像”,表现了人面部的形状和细节,虽然画面较为抽象,但难掩制作者的聪明才智。此外,三峡地区多个大溪文化遗址均出土了石质小雕塑,塑造的形象有熊、猴、龟、野猪、穿山甲、鸟等动物,富有较强的艺术张力。

“大溪遗址发掘了众多新石器时代墓葬,其丰富的葬式引人注目,其中以各种屈肢葬最具特色。”白九江介绍,大溪遗址中址除发现大量的“鱼骨坑”外,还发现了先民以鱼殉葬的特殊现象。

“大溪遗址能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得益于学界对这座遗址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不断涌现,这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考古报告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白九江表示,重庆考古界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更加清晰地展现巴渝历史文脉,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重庆力量。(记者 赵迎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