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持续生态修复 动物欢乐人安宁

2021-07-11 10:30:3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7月11日电(记者李黔渝、郑明鸿)“以前我们隔很远,黑颈鹤就会飞走。现在去投食的时候,哪怕只有四五米远,它们也不会飞走。”47岁的草海巡护大队巡护员吴广荣说。

地处贵州西部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的天堂”之称。然而,早些年人们向“海”要地,一度加剧“人鸟争地”矛盾。在经历了“城进湖退、水体污染”之痛后,当地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草海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鸟欢人和的景象正在显现。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环境监测处处长刘文介绍,1985年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仅223只,2021年达到1939只。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目前,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贵州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18个,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1%,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位于贵州铜仁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被誉为“世界独生子”的黔金丝猴唯一栖息地。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叶猴分布区域狭小,种类数量稀少。30多年来,在贵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黔金丝猴和黑叶猴的数量都从最初发现的300只上升到如今的800多只。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前些年,由于过度捕捞,赤水河水生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为加强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2015年,赤水河流域开始实行捕捞渔民退捕转产,并于2017年1月全面禁渔。

贵州对赤水、习水、仁怀3县(市)291户有合法捕捞证的渔民实行转产转业。2016年9月,当了10多年渔民的杨正雄退捕转产,将政府补助的20多万元渔船征收补偿款作为启动资金,发展生态鱼养殖。如今,他养殖的生态鱼因口感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以来,鱼类资源明显恢复,多样性水平逐步提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飞说,在监测江段消失多年的细鳞鲴和鲈鲤等被重新采集到,长江鲟和胭脂鱼两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采集数量明显增加。

通过多年来实施各项生态修复措施,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鱼类达到149种,社会、经济、环境成效显著,创造了河流生态治理的成功样本。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