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南岸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12-15 09:18:58  来源:重庆日报

冬日山城,两江交汇的长嘉汇附近,上百只红嘴鸥在江面上飞舞,它们时而拍打出水花,时而飞到船头向游人觅食。

有“环保鸟”之美誉的红嘴鸥,能在迁徙过程中集聚停留下来,从侧面反映出南岸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南岸区以打造“三生四宜”品质城市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南岸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中央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中央有要求,重庆有落实,南岸有行动。对于生态禀赋独特的南岸而言,保护好一江一山一岛一城至关重要。

方向既定,贵在执行。

家住南岸区长生桥镇世纪花园小区的居民王义辉发现,小区楼下餐馆的油烟得到了整改。“现在可以打开窗户,晾的衣服也没有油烟味,出门也没那么呛人了。”他对整改效果竖起了大拇指。

世纪花园为老旧小区,未设置专用烟道,临街餐馆门店均需自行安装烟道排放至室外。被居民们诟病较多的顺欣饭店虽然手续齐全,但烟道安装不规范,排放的油烟影响了居民生活。在南岸区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之下,餐馆二楼很快加装了油烟净化器,小区楼房外墙上的烟道已延长至楼顶。餐馆经营时所产生的油烟,经过净化器的处理后,通过外墙的管道直接从楼顶排放。

王义辉的体会,市民马明伟感同身受。65岁的马明伟每天一早都会到南滨路长江边游泳,“5年前,靠近餐饮船的岸边、江面上,时不时能看见漂浮着的餐饮油污和垃圾。现在不一样了,餐饮船舶基本没有了,不仅景变美,水也变好了,自己和同伴们越游越舒心,真心给政府点个赞。”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南岸区从2017年以来开展岸线保护利用和长江退捕禁渔专项整治行动。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辖区内16艘餐饮船舶全部完成整治。全区67艘渔船、29艘无证辅助船已全部拆除,124名渔民全部退捕转产上岸。

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建于17年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一直担负着主城沙坪坝、渝中、九龙坡、南岸4个片区125平方公里300万人口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日处理污水80万吨。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建设标准仅为一级B标,同时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被散排到空气中,近年来,周边居民反映越来越强烈。群众的事无小事。2016年,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加盖除臭工程开始实施,臭气最大处理量达到12.3万立方米/时。2017年,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耗资8.34亿元,历时近两年,增设、升级了一系列处理设施和工艺,确保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周围群众欣喜地说:“鸡冠石终于再也不臭了!”

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7月投入运行。随着城市的扩张,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对其进行污染控制及治理修复迫在眉睫。

两年多前,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开始生态修复。“我们将会对目前已有的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封场覆盖,然后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控制地下水污染、收集和处理有毒有害填埋气体。”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环境与安全监测等工作结束后,该公司将对垃圾堆体进行绿化,最终进行园林种植和景观设置。

不留“漏洞”、不留“空地”、不留“死角”,随着深化治理长江沿线水环境、南山关闭矿区生态修复等一项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南岸的生态更优、环境更美。

5年来,南岸的天更蓝——

深入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治理交通、生活等污染源,突出抓好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持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截至今年12月14日,南岸区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同比增加15天,提前17天达到去年全年优良天数。

5年来,南岸的水更清——

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区22条河流和18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搬迁;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138个排污口监测溯源。截至目前,长江南岸段寸滩国考断面水质为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各区县前列,苦竹溪等次级河流消除黑臭。

5年来,南岸的土更净——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用地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和风险管控、农用地详查及分类管控,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118块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其中27块污染场地已全部进行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在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同时确保安全利用率达100%。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让百姓享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

山川、林草、湖沼存在着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打通彼此“关节”与“经脉”,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从生态环境改善中享受实实在在的效益。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广阳岛位列其中。

作为万里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冬日的广阳岛在生态修复一期之后呈现出一派绿植成荫、江风徐徐,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美景,虽然仅试开放几个月,但已成为市民周末郊游打卡的好去处。

广阳岛坐落于明月山、铜锣山之间,山环水绕,江峡相拥。优美的环境曾迎来了大批开发者。2010年左右,广阳岛步入统一开发阶段。大规模的工程开发,使广阳岛的山水林田湖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2017年,我市果断踩下广阳岛大开发的“急刹车”。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广阳岛保护建设作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由此广阳岛实现了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大转变。

广阳岛的生态修复包括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专项,特别注重突出自然恢复。

就拿植树来说,广阳岛生态修复采用的大多是乡土树种,包括黄葛树、水杉、红枫、乌桕、小叶榕、桂花等。经科学论证,这些本土树最宜于在广阳岛生长,将来也会营造出一幅原生态巴渝乡村田园风景。

更重要的是,要在自然恢复中为岛上生物完善食物链,加强栖息地保护。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丰草植树后,虫类变多,岛上的鸟也随之明显增加,不同的鸟鸣声此起彼伏。

经过生态修复一期后,广阳岛已经形成一条10公里的环岛生态体验环线,以及西岛头、综合示范地、山顶观景平台、粉黛草田、东岛头、广阳营6个生态修复示范点。试开放期间,游客徜徉其中,潜移默化接受生态教育,感悟广阳岛由大开发转向大保护的生动故事,体验巴渝文化、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岸不断提高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平,加快推进全域范围的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既保留了两岸自然库塘、溪谷、漫滩等多样湿地景观,又为猛禽迁徙和野生动物栖息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植被和水源。在这里,游人不仅能近距离体验多彩荷花、花香悠谷等自然意境,伴随蝴蝶飞舞和清脆鸟鸣,还可一睹梯级库塘的自然落差和层次感。

此外,南岸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共存”整治理念,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

生态是福祉,环境即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数据、指标记录着南岸的变化,对老百姓来说,更为直观的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蓝天变多了,空气新鲜了,河水清澈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爬满壁虎的矮墙,穿过一条两旁种满灌木的羊肠小道,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村民胡明德老人的庭院便呈现在眼前。

庭院约20平方米大小,地面整洁如新,四周花草簇拥,有的以青石、陶罐为器,有的则用塑料水管、油壶悬挂种养。时值冬日,这方小院却绿意盎然,恍若春天。

但以前,这里路滑泥多,脏水污水随意倒、垃圾随便扔,离屋舍不远还有一个化粪池,臭气冲天。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南岸区放牛村大力实施的村居环境整治。

为了改善村居环境,让村民有一个更舒适的家,南岸区组建了项目组并投入资金逾700万元,在放牛村进行调研、规划、施工、维护。尤其是在民宿相对集中、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大竹林村民小组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500米,改建雨水沟渠60米,新建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在其他村民集聚点修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3座,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79个、农村公厕1座,修建三格化粪池179个,全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治理,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原来“脏乱差”的乡村,变成了宜居的“世外桃源”。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放牛村,曾经是一片堆满垃圾的荒地,如今也变身成为了铜锣花谷生态园,一泓溪水清涟碧、两岸风景绿屏嶂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铜锣花谷生态园坐落于放牛村鸡公嘴古佛社沿江地段,原本是属于放牛村集体的四荒地,由于修建弹广路开山凿石,曾在这里散落大量的大小石块,坡势较徒,鲜有人前往。近10年间,这块荒地被不法分子盯上,为图便利,常年将渣料顺坡倾倒,成了一个“垃圾场”。

“母亲河旁,应该是绿色的、美丽的。”为了保护长江,维护母亲河的美丽与纯净,南岸区在废弃装修垃圾、生活垃圾上实施表层硬化再培土种植植被,防止雨水冲蚀垃圾导致污水流入长江;在渣场和荒坡上修建步行栈道、生态长廊,培植园林树木、四季花草,种植绿色果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像铜锣花谷生态园这样“变废为宝”“变荒地为绿地”的地方还有很多。仅在放牛村,村里就依地势进行生态建设,打造出多个生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治理了荒坡、修复了绿地,更成为当地旅游踏青的热门打卡地,让放牛村村民年年都能拿分红。据统计,放牛村民连续两年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初步形成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美丽图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更大的范围里,南岸区顺势而为推进绿色转型,有力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确立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文旅、新经济“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维沃产值连续两年超过200亿元,美的产值翻番、成为又一百亿级龙头企业,美心集团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机床集团、通用工业建成市级绿色工厂。

环境就是民生。进入新发展阶段,南岸将坚决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南岸“新名片”。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