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绿岛小夜曲,重庆这样演奏

2020-12-15 09:18:02  来源:重庆日报

凤头潜鸭、紫翅椋鸟……今年冬天,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重庆广阳岛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迎来了不少新客人。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泥钢筋的世界?还江心岛以盎然绿意,变“别墅岛”为“生态岛”,广阳岛的变迁,讲述的是重庆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故事。长江上游奏出一曲悠扬的“绿岛小夜曲”。

鸟儿以翅投票,天堂这边独好

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广阳岛,山环水绕,江峡相拥,长期以来生态良好,但此前的房地产开发热潮让这里遭遇了大破坏,岛上先后开挖平场地块2.68平方公里,修筑城市道路25.45公里,还留下2处炸山采石尾矿、25处高切坡崖壁。千百年来形成的小尺度梯田、自然水系肌理面目全非。

刚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毕业投身广阳岛生态修复的高少雄告诉半月谈记者,鸟类在迁徙的过程中,时常需要降落到面积较大的水体或树林休息觅食,目前已完成的一期生态修复,恢复水系、补种林木,让这里重新成为鸟儿们的“天堂”。

初冬时节登上广阳岛,东岛头雁鸭湖上,几十只野鸭三两成群嬉戏觅食;西北侧兔儿坪湿地中,一丛丛高大的慈竹,引来群群白鹭来回飞舞……

总体负责广阳岛生态修复工作的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岳说,去年以来公司在岛上补种了慈竹、斑竹、箭竹超过10万棵:“你看这一排排慈竹,像不像白鹭的联排别墅?”

鸟儿们用翅膀投票,结队来到广阳岛打卡,背后是广阳岛发展理念的转变。2018年,不搞大开发的广阳岛启动生态修复,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如今,广阳岛已修复和整治环境300万平方米,自然恢复面积达到全岛面积的67%。

生态修复寻路,绿廊绿野入目

2019年,国家将广阳岛确定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广阳岛经验”已初步形成。

重庆市副市长陆克华介绍,广阳岛的生态修复不止于绿化,也不同于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而是以道法自然的理念,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生态修复策略,化用系统思维,因地制宜进行修复,力求返璞归真。

位于广阳岛中心的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地是全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最为明显的区域。面对惨遭破坏的山体、土地和水系,广阳岛的生态修复者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栽植乡土林木3500余株,野花野草20余种,一条色彩斑斓、生态可亲的绿色廊道得以出现。

进而,生态修复者着手改良土壤、修复梯田,先后恢复农田约110亩,种植瓜果蔬菜100余类,为广阳岛带来一派梯田层叠、萤火漫舞、蛙声处处可闻的田园气象。今年秋收时节,登岛游人惊喜地发现,他们走进了一片杉林苍翠、溪流潺潺的原生态农业风景,远观翻腾麦浪,近摘飘香瓜果,无忧无虑的农家乐令人沉醉。

这样神奇的修复工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王岳介绍,他们事先对广阳岛的自然历史做了充分调研,得出结论,最好的药方就是生态。团队于是着手以尽可能成熟、成套、低成本的生态产品、生态材料、生态工法展开修复,每一步骤都充分考虑自然的节律。

以岛四周12公里长的消落带为例,在摸清水位涨落的反自然枯洪规律基础上,团队采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适当人工干预的方法,筛选出重庆本地最常见的巴茅等乡土植物24种,实行“家族式种植”,成功经受住了今年特大洪水考验,消落带植株保存率达到85%以上。

绿色自有效益,规划谋长久计

参与广阳岛生态修复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生态院院长赵文斌、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袁兴中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生态修复工作都缺乏系统设计,而广阳岛在构建生态修复管理体制方面颇有探索,由此凸显借鉴价值。

王岳指出,系统化生态修复需要长期投入,但又不产生直接收益,这一矛盾往往造成修复工作难以持续。广阳岛的破解之道,在于以岛内生态价值提升岛外经济价值,着眼“片区大平衡”,创新设立“生态资金池”,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金参与、金融资本助力、企业自身造血”的投融资模式,为长效保护生态提供了可持续支撑。

与此同时,汲取过去10多年里广阳岛三调规划、开发方案“翻烧饼”的教训,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8月出台《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将广阳岛全岛列为核心管控区,明确规定“植物种植区域和滩涂、水体等生态用地占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80%”;检察机关设立广阳岛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为这座长江宝岛编织起刚性的生态法治网。

为持续释放可感知、累进式的生态效益,重庆市精心设计了以保护传承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路线,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逐步成为现实。“自6月份预约开放以来,日均游客达3000多人,广阳岛成了备受市民青睐的‘山水田园体验地、自然保护大课堂’。”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文说。

王岳介绍,下一步,广阳岛将转化利用遗留的开发痕迹,布局3座功能设施用于开展生态会展活动,展示长江文明、巴渝文化,并与世界各国就大河文明开展交流互鉴对话。这座长江带给重庆的生态名片,重庆将把它擦得更明亮、更动人。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23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