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沙坪坝:矿坑生态修复 村民回流创业

2020-11-18 09:27:54  来源:重庆日报

“从来都没想过这些矿坑有朝一日会变成一处景观。如果没有关停采石场,遇到刮风天,尘土飞扬,那场景就跟下雪一样,房子瓦片上全是厚厚的灰层。”沙坪坝区中梁镇永宁寺村村民说起今昔对比,恍若隔世。

关停 陷入新困境

一方面,要面对采石场带来的环境问题困扰;另一方面,生活所迫不得不成为采石工人。永宁寺村村民在矛盾中摇摆挣扎了30多年。

2010年,中梁镇辖区所有采石场全面关停,大大小小的采石场成为一个个杂草丛生甚至深达几十米的矿坑。“整个中梁镇大概有深浅不一的矿坑20个,我们村就有16个。”村民说,由于前期过度开发,周边植被被破坏,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

采石场的关闭还直接影响到村民的收入,被迫下岗,土地无法耕种,唯一的选择只有外出务工。很长一段时间,永宁寺村的青壮劳动力全部外出,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30多年的开山采石,也没能让当地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反而还负债七八万元。

治理 矿坑变景观

怎么治理?是逐个治理还是全部推进?沙坪坝区早期从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控制山体滑坡入手,对安全隐患较大的矿坑先实施削坡处理。

稳定了山体后,2019年沙坪坝区又启动新一轮废弃采石场治理工作,把原来的分散治理模式转换到规划引领上来。关停的20个矿坑被纳入《中梁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项目》中,863.62亩治理面积从2020年起分为5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修复。工作启动以来,先后聘请专家制定方案,实行“一坑一策”开展矿坑回填、挂壁护坡、生态复绿等一系列措施,对废弃矿坑从内到外开展系统治理。

一湖碧水,两岸绿草,新建的休闲步道美观实用……“一坑一策”治理下,废弃矿坑摇身变成了一处处别致的景观、一个个休闲娱乐的公园。

回村 产业现活力

安全隐患消除了,村容村貌好起来了。从2014年开始,中梁镇逐步在可利用的土地上引进社会资金,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发展起草莓、蓝莓、有机蔬菜等产业。村民们也逐渐被吸引回村,从曾经灰尘满面的采石工变成了创业者和园丁。

离矿坑较近的一些村民借着地利搞起了农家乐,“卢家寨”就是远近闻名的一家。曾经在采石场务工的村民围绕一个大矿坑,先后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了600多亩矿山坡地,利用矿坑养殖生态鱼,在矿坑崖壁间栽种桃子、李子、葡萄等水果。几年过去,鱼儿肥美水果新鲜,游客不断。

随后,占地768亩的“荷塘月色”休闲农业生态园、430余亩“永宁生态园”等休闲农业综合体相继在永宁寺村开办,垂钓观光、水果采摘、休闲体验、餐饮住宿等一系列农村休闲服务产业生机勃勃,前后吸引来社会资金约4000万元。加上本土转型投资,永宁寺村投入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资金达到了6000余万元,全村3500多亩土地实现了集约经营。

以“公司+集体+专家+农户”的新模式生态茶园也完成了农综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建设和“渝沙”牌商标注册。4个合作社292名村民入股,每年都将实现保底分红。永宁寺村正焕发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张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