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一湖育一城——重庆开州兴水记

2020-06-04 09:16:06  来源:新华社重庆

汉丰湖,是三峡工程诞生的一颗明珠。它所哺育的重庆市开州区三峡移民新城,生态持续改善,文脉日益深厚,经济伴湖而兴。

造湖

初夏时节,在开州城内登高望远,蓝天白云下的湖光山色,与绿意盎然的城市融为一体。

三峡工程四期蓄水后,长江水位上升,江水回流至澎溪河,将开州老城淹没。每年汛期来临之际,三峡水库又放水腾库,水位回落。这一涨一落,形成了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消落带。若不治理,这里退水后将形成蚊虫滋生、垃圾遍布的成片沼泽地。

为此,开州历时5年在城区上游修建了一座水位调节坝,2012年下闸蓄水,2017年正式运行。自此,不管坝外潮涨潮落,开州消落带水位始终保持基本稳定,形成了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汉丰湖。调节坝古色古香,被称作“风雨廊桥”,人立于桥上,一侧是宽阔的湖面,另一侧是狭长的澎溪河,两侧水位落差达数十米,蔚为壮观。坝旁还有一条方便鱼儿洄游的鱼道,水流淙淙。

“消落带治理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熊森说,水位涨落对库岸土壤的侵蚀和冲击,容易造成地质灾害,不耐水植物在蓄水期也会遭受水淹而死亡腐烂,严重污染水体、破坏生物多样性。

造湖,是开州治理消落带、建设移民新城极其重要的一步。十几年来,开州一边造湖,一边围湖建城,构成了“城在湖中,湖在山中,意在心中”的美丽画面。

净湖

汉丰湖与陆地之间有不少湿地,由各种基塘、林泽、水生植物区等构成。行走在湖畔,一片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小水塘映入眼帘,曾经的消落带泥沼区,被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覆盖。

这是用来治理消落带的基塘工程。开州在汉丰湖水位下降的泥沼区挖泥成塘、堆泥成基,栽种水生荷花和美人蕉,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美化景观。

汉丰湖形成后,开州成功实施了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四大工程”,即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和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系统工程,直接用于生态修复的资金现已超过10亿元。

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湿地水鸟……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印证着生态的改善。如今,每年秋冬从北方来汉丰湖栖息的鸟类多达200多种、2万余只,其中包括“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短短3年间,汉丰湖的植物增加了40余种,鸟类增加了21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20余种草本植物和10余种木本植物生机勃勃。

兴湖

入夜,数万名市民来到汉丰湖畔,或在明亮的滨湖广场载歌载舞,或在蓝花楹和香樟树围绕的环湖步道上步行、骑行,或带着孩子在湖边的沙池中嬉戏。开州人说,他们离不开湖,就如同离不开亲人一样。

汉丰湖,正以博大的爱回馈开州。31岁的开州居民邓雨桐两年前从沿海地区一家国企辞职回乡就业,他说:“这样做是因为我看到了汉丰湖带给家乡的变化,这里的环境比大城市毫不逊色。”

汉丰湖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也繁荣了湖经济,不断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湖畔马拉松、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城市钓鱼对抗赛、环湖自行车赛、龙舟邀请赛……一系列大型赛事每年轮番上演,让汉丰湖声名大噪,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在这里可登文峰古塔、游风雨廊桥,也可坐画舫游湖、赏湿地景观,观珍稀水鸟、品特色美食。

文化创意产业也因湖而兴。在汉丰湖畔的古今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千年开州汉绣得到传承推广。公司总经理胡晓昭说,绣娘们绣出来的多是滨湖景观,如文峰塔、风雨廊桥等,不仅作为旅游商品销售,还出口到俄罗斯、法国等国家。(新华社重庆6月3日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