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武隆:冲破落后循环怪圈 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2020-05-28 08:57:36  来源:重庆日报

“武隆在重庆什么方位?”“当时我还去过一个山,叫什么名字?”“还有一个地方,悬崖峭壁,很险峻,是什么地方?”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主任刘旗以武隆区为例,向总书记讲起武隆实施旅游扶贫、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故事。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武隆考察,听取了时任县长刘旗对武隆的介绍。16年后,再次听完刘旗的介绍,总书记以“以前是穷乡僻壤,现在是人间仙境”对武隆发展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

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景区开放,拉开了武隆旅游开发的序幕。2019年,武隆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

25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00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8500倍。数据背后,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是啃下“硬骨头”的闯劲;是全区上下协力扎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韧劲。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的样本,武隆,在路上……

坚持绿色发展,变劣势为优势

“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这是绝大部分贫困山区面对的循环怪圈,武隆也不例外。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全区80%的乡镇、75%的行政村都处在大山区、高山区和石山区,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发展规模工业和农业都不具备条件。1999年,武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55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5%;2002年,武隆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与贫困并存的,是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对当时的武隆而言,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能否借“绿水青山”甩脱“贫困包袱”?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少了“辣眼睛”的采石场,多了“高颜值”的采茶区。为筑牢生态基础,武隆切实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八个一律不批”政策,先后拒绝了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的工业投资项目总计100多亿元,主动关停了37家采石场和一批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在全市率先整体退出煤矿开采。同时,在白马镇等高山地区推出“生态+扶贫”模式,围绕茶叶种植等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绿色发展的思路。

筏子村的石漠化区域种起了脆桃,木根村的村民在自家民居办起了乡村旅馆,田家寨的吊脚楼修缮一新,堰塘村的150亩荒地变成了荷塘……一垄垄碧绿土地,一排排黄墙青瓦,发生在全区各地的美丽嬗变,正是武隆全区一致认准“生态路”,筑牢生态基石、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2017年11月,在旅游业带动下,武隆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

坚持绿色发展,贵在久久为功。武隆始终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致力于把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走出旅游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山还是以前的那座山、水还是以前的那汪水,而变化却巧藏于绿水青山间,藏在人民群众捧起“金饭碗”里。

不断开拓创新,化资源为景区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世界奇观”“一座地下艺术宫殿”……游览芙蓉洞的游客不时对其中玉柱擎天、玉林琼花、犬牙晶花等奇特景观发出惊叹和评价。但在20余年前,这里只是当地人口中冒白烟的“鬼洞”。

1992年,时任武隆江口镇镇长的申大华和一群村民组成“敢死队”前往“鬼洞”探险,从此揭开了中国地下最美洞穴的神秘面纱。而冒出的白烟,其实是因为夏天的温差形成的水雾。1994年县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打造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同年,“鬼洞”被命名为芙蓉洞,对外向游客开放。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召开的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久以来,武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标准,设计考察路线、制定环境整治方案,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的奋斗历程,在武隆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被生态环保部评为重庆市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项项荣誉在十余年间接踵而至,“打造旅游品牌”的梦想在一代代武隆人的手上承接着,前进着。

武隆区委副书记、区长卢红表示,武隆用数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这条路子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隆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有特别深切的体会。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信念,认准“生态路”,扎根“旅游路”,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捧上了绿水青山的“旅游金饭碗”,也赢得了游客的称赞。

聚焦探索发展,抓机遇谋“钱景”

好山好水,价值无限。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找准平衡点和着力点,这条探索之路,武隆从未停止。

1994年,武隆县委、县政府努力克服财政实力薄弱、可进入性差等困难,成立了旅游局,谋求旅游新发展。

2018年,为总结此前的绿色发展经验,探索发展新路径,武隆组建了重庆市武隆绿色智库研究院,并举办“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持续为武隆的绿色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

2020年4月10日,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武隆—乐山两地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发挥文旅事业和产业的积极作用,促进两地协同发展,武隆—乐山文化旅游合作座谈会在乐山市召开……

武隆旅游发展的26年里,历届党委、政府都下定决心发展旅游,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地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致力于让武隆“名片”在中国亮起来,在世界亮起来,生动地诠释了持之以恒的力量,扎实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战略肩负新使命,新征程承载新目标。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武隆将切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对重庆脱贫攻坚、文旅融合等工作给予的殷殷嘱托和要求,充分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结点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对武隆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取得脱贫摘帽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说,武隆将牢记总书记“文旅融合推进,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指示要求,抓好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美丽风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期望和鞭策鼓励。

认得准,谋得早,干得久。拼出一条脱贫路,闯出一条发展路,扎根一条探索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武隆正阔步向前。

抓好四大板块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进行打造,武隆围绕四大板块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突出全景式打造。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优质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总体目标,纳入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江、大溪河、桐梓山等主要贫困区域,健全完善了“一心一带五区一网”的全域发展规划布局。

——引导“全社会参与”。设立每年2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发展小加工、小手工、小旅店、小农场等涉旅“十小企业”,切实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推进“全方位服务”。总投资87亿元实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换乘体系。度假区、主要景区景点等免费WIFI全覆盖,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区域级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武隆”。加快旅游服务国际标准化建设,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游客满意度连年位居重庆首位。

——实施“全球化营销”。坚持全方位、高强度、宽领域、多媒体营销,与瑞士国家旅游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仙女山景区与瑞士少女峰景区结为了“姊妹景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让“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旅游品牌唱响全球。

赵童 刘茂娇 黄伟 图片除署名外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