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市多措并举满足市民清明祭扫需求

2020-04-03 09:07:31  来源:重庆日报

殡葬服务单位开展公益代祭服务

清明节即将来临,疫情尚未结束,今年清明殡葬服务机构还提供祭扫服务吗?如何安全有序祭扫,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

为巩固我市疫情防控成果,避免清明节期间因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市殡葬事业管理部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做到守好防疫“责任田”,打好民生服务“组合拳”。

统筹管理

强化履职担当责任网

“今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是在加强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的,与往年相比更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压实责任担当刻不容缓。“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和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口流动,祭扫人员可能增多,形成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的双重挑战。

为此,目前我市已自上而下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清明节祭扫工作协调机制,市民政局成立清明节祭扫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则相应建立了清明节祭扫工作协调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均建立了相应机构,确保节日期间24小时全天候值守;在横向上,应对清明祭扫工作,市民政、公安、卫生健康、交通、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不断加强配合协作。

“对于较为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历史埋葬点,则通过压实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责任,安排专人负责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实现安全管控,确保防控不落一处,安全隐患不留一丝。”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清明节期间,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还将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对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坚决防止措施不落实、管控不到位等现象。

分类施策

构筑基层防控安全网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力量必须坚决保障。

“针对清明节祭扫服务不同场所,我市将实行分类施策分类管理,确保疫情防控落实有效。”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全市梳理,今年祭扫活动场所将分四类管理。即全市所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组织集中祭扫、集中公祭、公益性安葬、现场宣传展示和农村清明会等集体性活动;全市骨灰寄存堂、骨灰塔陵园等相对封闭的室内祭扫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全市公墓(陵园)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从3月25日开始有序开展现场祭扫服务,根据承载量,严格实行预约、限量、分时、错峰祭扫;对农村散坟、历史埋葬点群众祭扫则加强宣传引导,压实基层责任,防止人员扎堆聚集。

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安全祭扫,我市对所有祭扫场所也做了明确要求:针对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服务机构,根据安葬量、空间面积、停车数量等因素,确定预约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每个墓位祭扫人员不超过3人;必须在入口处设立1米线、配备测温枪或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对所有进入人员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实名登记;必须对祭扫场所、道路等实行全方位消毒,在公共卫生间、露天洗手池等场所,免费提供洗手液、擦手纸,方便群众使用……

多措并举

创新贴身为民服务网

安全有保障,为民服务更不能掉队。

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应对祭扫需求,我市正多措并举创新祭扫方式,目前可向市民群众提供4种个性化、人性化的祭扫服务。包括预约祭扫服务,市民可通过重庆96000殡葬服务热线转接预约,也可向提供现场祭扫的殡葬服务机构每日分时段预约祭扫(主城区公墓预约电话已在各媒体公布,区县、殡葬服务机构预约方式由各区县结合实际确定并公布);集体祭扫服务,暂停现场祭扫的殡葬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为安葬逝者举办集体纪念仪式;代客祭扫是指有需求的群众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委托殡葬服务机构代为祭奠亲人,由服务机构反馈代为祭扫服务视频或照片;网络祭扫服务,即市民通过部分开通线上殡葬服务的机构,实现网上祭扫、远程告别等在线服务,通过殡葬服务机构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祭扫。

“以此既可以减少清明祭扫引发的人流聚集,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反复,同时实现平安清明、文明祭扫的新理念,满足群众所需。”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我市接下来将进一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实行双向发力,一方面推动殡葬服务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做实做细每个环节,加强人员配备和防护物资保障,确保安全服务、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推动丧葬礼俗改革,遏制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助力社会文明进步。

张亚飞 李耀辉 龙搏 图片由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