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视频|“我给队员们打满分,百分之百的满分”——专访重庆赴孝感支援队领队梅哲

2020-03-30 19:29:15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重庆赴孝感支援队领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正在接受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赵紫东 摄

3月28日,重庆市赴孝感支援队最后一批143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按照统一安排撤回重庆;这也是最后一支撤离孝感的支援队伍。

在这63个日夜里,重庆赴孝感支援队经历了哪些紧张和感人时刻?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作为支援队领队的梅哲又给队员们打多少分?

在队伍休养休整间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访了重庆赴孝感支援队领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

队员零感染 “三条铁的纪律”是关键

记者:这次支援的治愈率达到99.1%,队员也实现零感染,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梅哲:我认为“三条铁的纪律”是关键作用之一。

2月12日到达孝感的那一夜,我几乎整夜没睡。大概凌晨4点的时候,我在网上搜索孝感市情和历史时,看到中原突围时毛主席给中原局的一封电报,我在其中受到启发。(记者注:中原局旧址位于孝感大悟县宣化店镇。)电报中主要说了两句话,一句是:“生存第一、胜利第一”;另一句话是:“团结奋斗,取得新的成绩”。

“团结奋斗,取得新的成绩”这句话当时给我的启示是:必须把讲团结,听指挥成为队伍铁的纪律。因为我们的队伍来自不同单位,要像部队一样听指挥才能形成战斗力。

“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这句话也启示了我。因为当时孝感的疫情也和中原局面临的形势一样,被层层包围。支援队要杀出一条血路,肯定不能像添灯油一样把医生派到每个医院,把兵力分散。所以,此时我感到中央提出治疗“四集中”精髓所在。同时,“生存第一”也意味着医务人员的防护一定要做到位。院感是一直压在我心中的千钧重担,做好自身防护,是第二条铁的纪律。

第三条铁的纪律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操作。这条是受我爱人(记者注:毛梅,拥有十余年呼吸科临床经验)所在的火神山陆军军医医疗队启发。军队一直都是“零感染”,这背后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所有的诊疗操作,都是按照国家版的诊疗规范来进行医疗救治、护理。

所以,大概在12日早晨6、7点钟的时候,我脑海里就形成了“听指挥、讲团结;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操作”这三条铁的纪律。这也是我们全队没有一个人被感染、取得支援胜利的关键所在。

渡过12天的焦虑期 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

记者:作为指挥长,你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梅哲:从2月11日第一天抵达孝感一直到23日,这12天时间让我很紧张。

因为那段时间孝感疫情呈现直线上升。当地病例从两千多迅速上升到三千多,快速增长的数字这让我们很紧张。我们当时对孝感确诊人数做了个预测,按照最高值做了打算。好在孝感的防控措施强有力,把确诊人数控制在我们预测的中位数附近。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12天是我最忧心,最焦虑的时期。在24日之前,我每天睡觉时间最长不超过4个小时;25日后,随着治愈数急剧上升,死亡率下降,我心里就有底了,开始宽心了。

记者:除开紧张,还有过别的难忘情绪或瞬间吗?

梅哲:在孝感某县,医疗分队的一位队长强忍着泪水对我说,当地医院院感意识不强,他很担心支援队员“回不去”。这句话,让我很揪心。所以,从那时起,坚定了我督促队员落实院感防护这条铁的纪律的决心。

同时,也让我下定决心把指挥部党委委员全部“顶”到一线去,让他们每周下分队两次给队长交心谈心,再让队长给队员鼓劲。

对队员表现 “我给百分之百的满分”

记者:在支援期间的表现,你给队员打多少分?给自己又打多少分?

梅哲:我给我们的队员打满分,百分之百的满分。我想给大家说,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如果没有大家的团结一心,没有对“三条铁的纪律”严格执行,没有大爱精神和医者仁心的情怀,是不可能取得支援行动的圆满成功。在支援期间,我们救治了确诊患者1107例,治愈率达到99.1%,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所以,真心给大家说一声,谢谢!

给自己打分,我打75分。因为在前期,我坚持的一些东西没有和当地领导达成一致,没有形成配合默契。在那时,我既要坚持自己,又要服从当地的统一指挥,这就十分考验指挥艺术、协调艺术。

记者:在这63天里,支援队形成了好的经验,那反思呢?

梅哲:重庆和孝感在文化、饮食、语言等方面有不同。我们的队员年轻人多,加之性格直爽,在紧张的医疗救治过程中,说话没有考虑到孝感当地医护的感受,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但这个问题,随着大家磨合的深入,也都解决了。当地医护在送我们离开时的拥抱、热泪,就足以证明隔阂的瓦解。

孝感当地同志的好,这是公认的。我之前也和队员们强调过,支援一定是相互学习、促进的过程。不是说重庆队员的水平都比孝感本地医护高,他们身上有很多长处值得重庆队员学习的地方。包括我们在直接管理病人这个称呼上,之所以坚决不叫接管病区,是因为孝感本地医护一直和我们并肩作战。称呼看着小,但这是一个分寸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同志在这一点做得很好,这点也得到了孝感市委市政府、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对我们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记者赵紫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