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莽莽青山变身金山银山——城口践行“两山论”将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2020-01-13 09:47:12  来源:重庆日报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心,山高坡陡,地势偏远,这是人们对城口的第一印象。但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城口却有着让人羡慕的良好生态。

全县幅员面积493.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就占425.97万亩,可谓森林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其中,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这二大指标更是位居全市第一。

手握良好的森林资源,城口该如何将其盘活,生态资源优势又该如何变成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近年来,城口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探索林业产业扶贫新路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等,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

点绿成金

莽莽青山“长出”生态产业

“97.6斤、105.2斤、114.4斤、99.6斤、106.8斤……近日,城口县厚坪乡龙盘村村民潘光春累得“喘不过气来”,他要忙着将前几日从地里挖回的玄参和独活,卖给前来收购中药材的老板。

在这之前,潘光春想都不敢想靠着中药材能增收,活了大半辈子的他过去都是以种植“三大坨”(包谷、洋芋、红薯)为主,只是空出来的边角地才种些药材,没有销路,自然就不敢多种。但现在看着中药材能卖上好价钱,老潘正琢磨着再扩大点规模。

潘光春为何信心十足?这与退耕还林等政策紧密相关。

一直以来,城口森林资源禀赋丰富,但良好的森林资源却处于“沉睡”状态,没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为变森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近年来,城口按照“念山字经、写林字文、打资源牌、走特色路”总体要求,着力推进“树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的立体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国土绿化、经济林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动群众栽种了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中药材、核桃等为主要增收来源的树种,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村民”利益链接模式,采取林下套种等形式,带动村民增收。

为壮大中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2018年,城口县又启动了“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将中药材、核桃定位为扶贫主导产业。同时,围绕脱贫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县林业局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740万元,全面落地实施18个乡镇25个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3个中药材种苗基地、4个初加工厂、1个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和1个市场销售品牌建设,进一步提振乡镇、企业、种植户的发展信心,让莽莽青山长出以中药材、核桃等为主打的“生态产业”。

“去年独活卖了1万多元、玄参卖了8000余元,刚刚又卖了1万多元。”老潘乐呵呵地说,除了栽种中药材、核桃等扶贫主导产业,他还在林下养了几桶中蜂和一群山地鸡。

截至目前,去年城口仅中药材新增投产面积达8.4万亩,累计销售中药材近5900余吨,销售额达1.9亿元,带动该县2520户贫困户增收。

林旅融合

吃上“生态饭”奔上致富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城口县相关负责人称,城口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350天,有各类植物38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191种。有野生动物700多种,若是通过林旅融合,“唤醒”这些生态资源,老百姓照样能过上好日子。

以兴田村为例。东安镇兴田村坐落在大巴山最深处,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过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全村的人搬出去了一大半,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后来,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通过林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穷山村蝶变成美丽的休闲避暑胜地,“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大家都抢着搬回来,要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发展乡村旅游,吃“生态饭”兴田村也从穷山村蜕变成“全国美丽乡村”和“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事实上,兴田村只是林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城口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林旅融合着力打造旅游业升级版,重点聚焦“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精准发力,深入挖掘原乡、原味、原生、原貌内涵,让游客走进城口,“住森林人家、享清新空气、吸负氧离子、听巴山夜雨”成为城口乡村旅游独一无二的体验。

如今,通过林旅融合,城口25万老区人民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在茫茫林海中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目前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上万家,实现人均增收数千元目标。

林业改革

绿水青山置换成“绿色银行”

一棵树用来交易,可以确定它的价格,一棵树的生态价值多少钱,没人说得清。推而广之,一座山,一片水,一片林,生态价值是多少更难确定。直到去年11月5日,九龙坡区政府与城口县政府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森林面积指标购买协议后,绿水青山置换成“绿色银行”变成了现实。

根据协议规定,九龙坡区将向城口县支付1.5万亩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计3750万元,这是重庆在全国首创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来,签订的第二单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按照协议,该森林面积指标仅专项用于各区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计算,不与林地、林木所有权等权利挂钩,也不与造林任务、资金补助挂钩。

生态是城口的最大优势,通过林业改革除了建立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机制外,城口还具有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巨大优势。今年重庆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城口作为国家储备林试点示范县,将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50万亩,预计投入资金15亿元,届时每年林农可获得林地流转资金2500万元。

截至目前,城口县已在修齐镇完成林地收储6.5万亩。计划至项目期末,城口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5%,平均每年增加项目地森林单位面积蓄积7.5立方米/公顷以上,混交林比例提高20%,培育大径材林分比例达到40%以上(珍贵用材林比例20%),蓄积净增213.3万立方米。

张亚飞 刘茂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