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6日讯(记者 张程)今(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重庆市第1号总河长令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自市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以来,重庆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对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总结评估得分位居全国前列。
发布会现场
重庆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除长江、嘉陵江、乌江以外,还有大小河流5300余条、水库3000余座。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2019年4月20日,重庆市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决定在全市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办主任吴盛海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同志,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董勇同志,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任丽娟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详尽介绍重庆第1号总河长令推进情况。
强力推进控源、减排、截污 整改率为82.5%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办主任吴盛海介绍,自市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以来,四级河长贯彻有为、市级部门执行有力、区县党政落实有方、社会公众参与有序,通过开展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工作,全市共排查出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4055个,已整改3345个,整改率82.5%。
璧山区璧南河小东门桥段清淤
全市20位市级河长亲自部署、一线督战,区县、镇街、村社等各级河长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河长巡河的重点内容。2019年,重庆市级河长巡河52人次,带动全市1.75万余名河长巡河70万人次。
同时,各区县全面排查,突出各领域、各流域和智能排查三个方面——
各区县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城市及镇街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医疗机构、餐饮行业、洗车场、建筑工地、船舶和“散乱污”企业等领域全面排查,深入查找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源头;立足水体天然的流动性,从上下游、干支流入手系统排查河流流域污水问题,逐河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运用管网探查机器人、潜望镜等技术手段查明污染源,为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重庆市级部门精准施策,强力推进控源、减排、截污。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立足行业抓整治,推动了专项整治行动落地见效。
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分别围绕污水偷排偷放专项整治行动、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用心用力。
市交通局开展船舶污水专项整治、港口船舶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共实施船舶污染防治检查1028艘次,发现并整改污染防治设备缺项127项,开展环保执法22件。
市农业农村委以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已完成53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启动24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5%。
市经济信息委引导工业企业和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整治园区内污染环境企业。
市市场监管局依法下达整改通知书68个,规范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管理。
重庆海事局制定船舶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查处长江干流船舶污水偷排偷放案件234件。
落实长效机制 签约跨界河流联防联控
吴盛海表示,重庆各区县、相关部门围绕杜绝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的目标,建立流域共治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源头防控机制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推动市总河长令贯彻落实升级深入。
潼南踏水桥整改后
他介绍,24个市级部门负责牵头推进23条市级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聚焦增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提高污水收集率等重点问题,推动梁滩河治理,2019年实现了消除劣V类水质的目标。市纪委监委机关和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实施大溪河“一河一策”,精准处置磷石膏堆场渗滤液污染入河问题,水质由过去的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
同时,全市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形成涉水案件的高压整治态势;常态化开展巡查和联合执法,重拳打击水域乱采、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核查、定期督查,强化跟踪问效,对整改进度缓慢或不作为、慢作为的,约谈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各区县全面加强排水许可、接改沟许可管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审批前置等长效化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市级层面先后与四川、贵州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和联合巡河等,推动跨界河流全流域系统治污。各区县在此框架协议下,共有10个区县与市外区县就24条(段)河流签订了18个合作协议,分级建立了跨省市界河流联合排查、定期联席会商等9项联合机制,因地制宜推动落实。
目前,潼南区、铜梁区、遂宁市、资阳市联合签署《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机制,集中整治琼江污水突出问题;綦江区与遵义市习水县,合川区、梁平区、潼南区与四川武胜县、内江市,黔江区与湖北利川市联合巡河并召开河长制联席会议,打击污水偷排偷放行为。
消除劣五类断面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介绍,重庆已实现了全面消除劣五类断面。
他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比例为97.6%,高于2019年度目标7.1个百分点。
与2018年比,有4个断面水质类别提升,其中,大溪河由三类提升至二类,濑溪河、临江河、玉滩水库3个断面全部由四类改善为三类。更值得一提的是,梁滩河、花溪河、桃花溪、太平河流域的5个断面从2018年的劣五类全部改善为2019年的五类或四类。
他介绍,2019年3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群众投诉突出问题进行点穴式暗访,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借助无人机、无人船、热红外成像仪、管道机器人等设备,进行拉网式排查。
他补充,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4余万人次,排查点位10余万个,发现污水偷排偷放问题4191个,全部交办到所在区县和相关市级主管部门。目前已完成整改4002个,整改率95%。正在整改的189个问题因工程建设、司法诉讼等原因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
荣昌区荣峰河沿河一瞥
他强调,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实现“水十条”国家考核终期目标的关键之年。重庆将“保优控差”, 确保全市各类水体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进一步提升一至三类段面比例,守住全面消除劣五类断面这条“底线”。
同时,重庆将坚持“减量提质”和“赋能增效”并重,从源头上进一步减少污水排放总量,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各种企业的守法能力、各级部门的监管能力、各类水体的自净能力,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守污水不入江 新建城市污水管网589公里
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董勇介绍,重庆按照三水共治,坚持“建管一体、厂网一体、雨污一体”的理念,坚守污水不入江这一底线,以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为抓手,以补齐管网短板为目标,全力推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配合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整治,有效减少城镇污水“三排”问题。
一方面,重庆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高管网覆盖率,拟用3年时间,建设城市污水管网1515公里,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
目前,重庆已新建城市污水管网589公里,新建乡镇污水管网2162公里。全市累计建成城市污水管网1.42万公里、乡镇污水管网1.25万公里,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合川区瑞龙食品有限公司排污整治
另一方面,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全市累计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2座,总设计处理规模434万吨/天,实现了38个区县全覆盖。全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约14亿吨,同比增长约10%,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以上。
此外,加强排水管理,规范排水行为,强化排水许可和接改沟许可管理,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和“小散乱”规范管理制度。
董勇表示,2020年重庆将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促进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作,抓好本底调查及排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主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启动“十四五”排水规划编制;加快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2020年底实现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同时,重庆还将推动“厂网一体”管理改革,推动建立“按效付费”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和问题整改机制,加强排水执法工作,坚决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排水监测工作,做好“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城镇排水监测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排水工作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