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武隆和顺镇:海螺村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脱贫事业

2019-12-30 09:31:45

“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上进、贪玩好耍、好吃懒做,靠国家政府扶持,富人也会变穷人和懒人······”这段摘自贫困户心得体会的内容,是武隆区和顺镇海螺村一位依靠技术脱贫的王永洪,在海螺村第一书记书记郑强的引导下,依靠技术脱贫后写下的真实体会。

郑强了解村民张俊德产业情况

一篇贫困户心得体会激发的内生动力

“稍微停一下王永洪,我给你们讲外墙勾缝要慢工出细活,缝隙大的地方用石头塞,水泥勾线要有线条感······” 冬天早晨的冷空气让人嗜睡,海螺村第一书记郑强,早早地驱车来到法治示范点的施工现场。

在海螺村大元小组,两位泥水工正在负责该村廖家大院法制墙的施工,其中一位精神抖擞,头戴安全帽的男子就是王永红。“我们王永洪,以前因为离婚原因,情绪失落有段时间得过且过,他现在的变化只有感谢政府帮扶啊!”提到王永洪的变化其母亲陈官碧坦然地说。

2015年之前,王永洪几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本就性格内向的他因前妻与其离婚,导致心情极度失落。郑强向记者透露:“我们经常找他谈话,但是他对我们村领导很排斥,甚至和我们蹬鼻子上脸。问他对养殖感兴趣还是种植嘛!但都是很不情愿的支吾一声,也不说话。”

在郑强与王永洪长期了解和观察发现,他其实学东西很快。以前在贵州工地打工,由于技术单一,于是郑强就让王永洪学习泥水匠,以后村里谁家要做外墙这方面可以介绍给他。慢慢的王永红也觉得在帮他,学会泥水匠不愁收入后,还主动修好自家的烂路。

王永洪取得的优秀证书、脱贫心得体会

在今年4月份,郑强了解到助推贫困户就业的“雨露技工”技能培训机会,就开始调动王永洪对学习技术的渴望。说:“王永洪你想不想拿个优秀证书,想不想学技术?但是要听老师话哦!要会喊、要肯学。”王永洪对此十分有兴趣,在母亲和村委的鼓励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获得优秀学员并取得汽车美容的专业结业证书。

“从王永洪的心得体会能看出来,曾经的挫折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需要因人而异慢慢引导和培养。”郑强对记者说道。

让空壳村变成产业村并“破壳重生”

“这是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扶贫超市,集餐饮和超市一体化,利用村里人气回升,将村里在外发展很好的商人回乡盘活集体经济,2019年我们就开始创收3万元。”路上在郑强的介绍下,见证了该村在摘掉空壳村的一系列变化。

实现一户一产业,全村60%以上的贫困户在2019年发展的养殖业中获利,其中20%的贫困户养殖山羊20只以上,享受政策奖励补贴均达到5000元,其中60%以上的贫困户2019年人均收入破万元大关。

村民余友高(左)和老伴放山羊

除了返乡的青壮年,其中不乏年近七旬的老人。75岁的余友高,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两口相依为命,属于典型的留守老人,无经济来源,虽然2017年已脱贫,但是老伴经常生病,有返贫的风险。第一书记郑强发现这一情况后,于今年初,开始动员其儿子出部分钱给父母发展养殖业。余友高自己也拿出所有积蓄,凑齐买了23只羊羔、5头牛,让老年人在家里发展养殖业。目前,部分山羊和肉牛已经出栏,家庭纯收入超过15000元。听到郑书记说:“老人家,你发展产业,今年政府还要给你奖励5000元钱的时候,余友高笑得合不拢嘴道:“党的扶贫政策救了我们这些人哟!明年我还要喂羊子,这样一来,娃儿也经常回来看我,我们老两口也不孤单了。”

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方面,郑强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先后到云南和南川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带领致富带头人前往涪陵白涛考察黑山羊养殖。在与贫困户到羊角镇艳山红学习后,王永洪思想彻底改变,自力更生修路、砌堡坎、改厕所,自发地写下脱贫的心得体会。充分体现自己干、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文/图 记者 张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