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践行“两山”理论 捧起绿色明珠

2019-12-25 09:46:5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刘唤宇

青峰环野立,碧水抱城流。

有着“北国小江南”美誉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该县区域内有河流92条,年均降雨量1313毫米,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6.7%,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近年来,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紧扣“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截至目前,该县已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国家园林县城“四连冠”、国家卫生县城“五连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11月13日,新县被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县在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河南示范区、展示美丽中国战略中原样板地的路上步伐稳健、目标高远。


转变发展方向,明晰发展思路

新县是大别山地区首个脱贫县,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新县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一个亿,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过100元,82%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上世纪的一段时期内,过度砍伐导致新县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发。山上树木少了,老百姓依然没有富起来。”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夏明夫说,新县的生态保护是从痛定思痛中起步的。汲取“越破坏、越贫穷”的教训,新县县委、县政府意识到,不能仅仅“靠山吃山”,更要“养山护山”,必须把生态线作为全县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根本点,不断厚植生态文明基础。新县县委书记吕旅作为“两山”理论的忠实践行者,提出了“林业生态资源是我县最宝贵的资源,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每个新县人的职责”“全县人民都要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的理念,为新县生态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在生态发展的路上,新县一方面着力提升全民思想认识,在全县树立生态发展观念;另一方面,新县明晰发展思路,密织制度笼子,成立创建工作指挥部,印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将约43%的国土纳入保护范围,出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林政资源管理三十条》等政策,刚性执行环保“第一审批”“一票否决”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

据介绍,新县政府坚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贲”理念,强化水源、大气、土壤和植被保护,实行了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常态化开展规范土地和建设市场、严格矿产资源开发、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和河道采砂专项治理四项综合整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最公正的标准惩治环保违法违规行为,让生态“红线”成为带电“高压线”。

如今,新县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均达到90%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亲们都知道,都支持。”新县泗店乡“上山下乡农家乐”店主殷女士说,“我到新县十几年了,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客人越来越多。”

划分生态共同体,防治与建管同抓

近年来,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新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开展狠抓污染防治行动。

在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新县实现城乡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措施,实现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24家,拆改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2座,完成31家加油站回收油气改造任务,淘汰老旧车2785辆。2018年,新县空气优良天数位居河南省第1位,是信阳市唯一实现PM2.5和PM10双下降的县区。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新县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开展河流污染源排查,对城区内河进行全面清淤;划定畜禽养殖限养区、禁养区,依法搬迁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企业71家,建成县污水处理厂和22个乡镇人工湿地,基本消除了城区污水直排入河现象。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新县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笫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推行垃圾处理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就地处理,推进土壤污染监管、治理和修复,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对此,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土质特别好,雨水又充沛,所以大家都不用化肥农药,田园蔬菜非常健康。”

“近年来,新县持续开展‘绿剑’‘利剑’和‘绿盾’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倒卖树木的林耗子、树贩子,出台《新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内8086株古树名木挂牌保护,99.1万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保险。”新县林业和茶产业局局长陈新生告诉记者,在狠抓防治的同时,新县全力强化生态建设。新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实施“美化大别·绿满山河”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推进天然林保护、长淮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域打造城乡绿道、景观通道、生态廊道。“5年来,新县累计造林20万亩,林地面积达188万亩,城镇建成区绿化普及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4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陈新生说。

生态发展助推全域旅游、擦亮绿色名片

新县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该县营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为群众带来了致富的“绿色银行”。近年来,新县借助生态优势推动各业态融合,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油茶产业、森林康养等绿色经济,启动建设大别山(新县)国家公园,把全县当作公园来打造。

韩山村位于新县香山湖上游,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古村落。村子内外生长着许多参天古树,这些古树树龄跨度从103年到1300年,生长海拔跨度从78米到885米。“我们筛选了100个新县树王,编纂《新县树王100》,在韩山古村落建成新县树王博物馆,展出了生长在新县域内有代表性的28个长寿树种、3个特色树种和8个稀有树种。”陈新生告诉记者,目前韩山村村口的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建成了,未来将可迎接更多的游客。。

新县以森林旅游助推全域旅游,2018年吸引国内外游客6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42.5%;建成国家登山健身步道500余公里,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去年新县杉木、檫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达到4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8万立方米;全县油茶面积达到30万亩,油茶籽产量1400万公斤,产茶油300万公斤;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30万亩,春茶产量达270万公斤。此外,新县还擦亮了红色土地上的绿色名片,羚锐、绿达、安太、新林等一大批涉林企业迅速壮大,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29.69亿元。(图片由新县林业和茶产业局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