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聚焦重庆城市品质提升 “一号提案”让两江四岸变得更美

2019-12-23 09:33:5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

“一号提案”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和“增绿添园”行动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戴娟 实习生 徐闻禧

开栏语

2019年,全市政协委员紧扣“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为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即日起本报开设“2019年市政协工作回眸·提案办理”专栏,报道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展示2019年市政协工作成效。

城市消落带变身湿地公园,光秃秃的坡坎崖绿化美化后如同冬日里的水彩画,两江四岸的土坡菜地治理后也成为市民休闲热地……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城市生态修复,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城市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这些变化,与今年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现场办理的“一号提案”密切相关。

这份由民盟重庆市委会、民革重庆市委会、民建重庆市委会、农工党重庆市委会、致公党重庆市委会联合提交的提案,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建议强化两江四岸生态修复与城市景观提升深度融合,主城次级河流生态修复与环境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现场办理中,市级有关部门就提案建议的采纳作出回应承诺。

提案建议的采纳落实为城市品质带来了哪些变化?重庆日报记者在巴滨路沿线看到,18公里的长江沿线已经基本整治完成。以前的烧烤摊区改成自行车道,滩涂菜地变身公园广场。清澈的江水和岸边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同样在江北区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这里改造前是一处城市边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如今,公园不仅连接了车站和小区,还利用40米的高差,设计了Z字型的无障碍步道,美观又舒适,给当地老百姓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

“在推进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上,我们还依法处置渝中半岛、滨江头排等景观敏感区体量过大、形象不佳、破坏天际线和山脊线的建设项。”据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委正研究形成两江三桥步道系统及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品质提升方案,正在推进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现排查整治两江四岸地区“八乱”行为2811起,推进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夜景灯光秀成为新的重庆名片。

“我市将进一步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市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增绿添园”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果,主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项目131个,力争到2022年,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