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璧山: 建设田园都市 守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片

2019-11-08 09:43:56  来源:重庆日报

2017年,璧山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重庆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守好这张国字号名片,璧山立足“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近日,重庆日报专访了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秦文敏。

创新制度机制

建设田园都市

重庆日报:璧山是如何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秦文敏: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努力成为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的要求,璧山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发展定位,以田园为城市的“颜值”,以绿色为城市的底色,着力建设一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城人产”高度和谐统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田园都市。

重庆日报:璧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如何担当起绿色发展的使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秦文敏:我们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落地,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我区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部门也按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形成分层管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每年落实专项资金保障生态创建和河长制工作,自2019年到2021年将以往每年5000万元的区级财政资金增至1亿元。

二是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将生态环保工作与区属各部门、镇街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挂钩。细化考核任务,每年动态调整生态创建工作考核办法,今年特别在水质改善方面加大考核力度,镇街和部门均新增100分单独用于90多个河流断面水质改善考核,每月公布得分排名,排名靠后的由总河长约谈并责成党政主要负责人书面检讨。

三是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市率先签订璧南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细化落实联防联控、联合执法、合力治污机制。探索建立区内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建立镇街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财力不足2000万元的镇街由区财政进行补足2000万元。建立镇街结对帮扶机制,由财力排名前三位的镇街,分别对口帮扶财力排名后三位的镇街。

四是创新财力倒扣机制。凡违规引进污染企业、新增违法用地、新建精养鱼池、新建畜禽养殖场,每新增1例扣减该镇街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至少20万元),扣减总额按引进污染企业数量累加计算。

率先退出高污染行业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重庆日报:璧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如何把“绿色化”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中?

秦文敏:把“绿色化”理念融入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推动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有效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

一是强化源头防控,严格环保准入。保持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精心调适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采取“行业限制+区域限制”方式,在全市率先制定“环保严控清单”,将已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等8种项目列入“限制类”;将造纸、电镀等23类项目列入“严控类”。

二是持续自加压力,消除落后产能。在全市率先退出煤炭、烟花爆竹生产行业,整体去除钢铁冶炼产能,单位GDP能耗下降16.5%。大力整治“三高”企业,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倒逼落后产能加快出清。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本地配套,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向高新区聚集,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园。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助推转型升级。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形成“一轮明月+满天繁星”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军民融合,筹建5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到42%。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全区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璧山高新区成为重庆市第二个国家级开发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国家低碳工业园区”。

深化污染治理

打造生态惠民“绿色家园”

重庆日报:近年来,璧山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璧山将如何深化污染治理?

秦文敏: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整合资源开展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治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开展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施工和道路扬尘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4天,同比增加24天。持续推进“三河”流域“三水”共治,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深入开展城区配套管网改造及镇街污水管网建设,深入开展山坪塘、水库、精养鱼池整治,推进璧南河水质实现稳定达标。强化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和环境风险管控,确保“净土开发”。做好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二是坚持生态惠民。坚持沿道路退让10米至40米用于城市绿化,城市公共绿地超过2000万平方米,植物品种更加丰富。完成“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按照市民15分钟通勤半径,新建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观音塘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等30余个公园。突出“与水共生、依水发展”,城区水域面积占比提高到10.9%,“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构架基本成型,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