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万盛:昔日“光灰”矿区变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9-10-25 10:05:17  来源:重庆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落实市委关于“抓大保护促绿色化”有关要求,充分反映各地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举措和成效,近日,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光灿就此接受本报访谈。

强化责任

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问: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前万盛的进展和成效如何?

袁光灿:我们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先后100余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事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度,努力建设天朗气清、山清水碧、地绿城美、和谐宜居的美丽万盛。

目前,万盛区PM2.5平均浓度低至3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6.5%以上,在主城和渝西片区排名靠前;所有河流、湖泊均建立“河(湖)长”制,库容总量达4807万立方米,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3个市控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建成各类公园40余个,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45.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4.1平方米。

多措并举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盛生态资源禀赋优良,如何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袁光灿: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助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一是推动“黑色”变“绿色”。过去,万盛曾是知名的“抗战煤都”,在为重庆乃至国家煤炭、钢铁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万盛全力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由“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目前,全区煤炭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历史最高72%下降到5%,新型材料、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

二是推动“生态”变“产业”。着力依托地区生态资源优势,打好打活全域旅游、全民健身“两张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加快实现生态产业化。目前,万盛已建成黑山谷、万盛石林、奥陶纪等体育旅游景区景点22个,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

三是推动“荒山”变“绿肺”。万盛80余年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形成了约100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采空影响造成大面积石漠化。为切实改善辖区生态环境,我们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城乡绿化提升行动,全力保护辖区绿色生态。

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7.3平方公里,工矿废弃地复垦、植被恢复4000亩,造林育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万盛已从昔日“光灰”矿区成为市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四是推动乡村更宜居。我们牢牢抓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以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区累计改造村容村貌10余万平方米,实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53%,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

建立机制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万盛打算如何继续推动这场攻坚战?

袁光灿: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了关键期、攻坚期。我们将紧紧扭住关键环节,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健全“绿色机制”。积极探索生态补偿、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和终身负责制,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各项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推动“绿色发展”。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支柱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扎实推动智能产业、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加速发展。

三是加大“绿色投入”。着力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升辖区环境承载能力。

四是厚植“绿色本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严格打表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市集中督察反馈问题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记者 彭光灿 通讯员 丁凤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