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天蓝地绿水清 生态宜居环境令人神往 天津: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

2019-10-08 15:33:47  来源:天津北方网

从飞机舷窗瞭望津沽大地,缤纷而辽阔的大地美景,收拢在人们的视野里。这一刻,无论是第一次来到天津的游客,抑或是自小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老天津人,都不由得赞叹“天津真美!”

清新靓丽的城市面貌,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精细化管理之下,处处彰显着城市细节之美。碧水蓝天之中,海鸥翔集,锦鳞游弋,生态宜居的环境最大限度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方水土最养人,生活有滋味!”

秋日的暖阳,轻柔地包裹着津城,城市也愈发显得温润起来。在红桥区子牙河畔,可以看到市民沿河边漫步。充满稚气的孩童,在家人温柔的目光下,欢快玩耍。

“沿河这一带视野开阔,还有树阴,自然环境特别好!”张阿姨告诉记者,她在西站旁边的龙禧园小区居住,离子牙河畔不远。每天带小孙女出来接触大自然,已经成为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孩子正是爱跑爱闹的年龄,我们每天带她来这遛弯儿,河水清亮,空气也好,路面还特别干净,‘接地气儿’不仅对孩子生长发育好,我们也愿意出来走走,天津这方水土最养人了,在这生活有滋味!”

多年来,天津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大幅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市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为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开展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去年,构筑于桥水库22米等高线封闭防线,清淤底泥458万方,清理引滦沿线建筑物17.5万平方米。建立了从水源地、供水厂到水龙头水质的监管、监测机制,全过程保障饮用水安全。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赵文喜说:“今年1月至8月,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进一步提升至50%,较2014年提高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进一步下降至5%,较2014年下降60个百分点。8条国控入海河流中达标河流增加至7条,相比去年新增加4条,河流水质稳步提升。”近年来,天津全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黑臭水、近岸海水”污染防治,实施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形成了“保护优先、系统施治、严格监管、生态补偿”的组合拳。

出门见绿 推窗见景

城市公园绿地与街景小品,是美好生活的生动载体。迎庆新中国七十华诞,津城处处洋溢着普天同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全市共设计大型景点、花坛花境200余处。在友谊公园广场上,摆放着印有“举国同庆”“盛世华诞”字样的巨型花篮景观,高达9米,并运用了三角梅、铁树、变叶木、牵牛、鼠尾草、孔雀草、海棠等多种绿植,十分醒目,时常有过往行人驻足观赏,或是合影留念。

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街景风貌,让这座城市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感染着生活在这座城里的每一个人。今年68岁的市民王秀云说:“有时候一想起原先的居住环境,就不自觉让人眉头紧皱,哪像现在,环境变得这么干净、舒心,街道宽敞整洁,满眼绿植,一出门就身心愉悦,感觉生活很幸福!”

现在出门即见绿、推窗即见景,天津正在营造大绿、生态、自然、靓丽的都市绿化系统。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建提升各类绿地853万平方米。

水上公园园林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水生植物观赏区,亭台、廊桥分布其间,水面上有木质栈桥穿行,方便游客亲水赏花、拍照留影。谈及水上公园的景观变化,负责园林绿化的副高级工程师张勇说:“我1988年来到这里工作,当时的公园,不少地方还长着野草,有的地方地面裸露。这些年来,公园的园林绿化越来越好,现在公园内大型乔木就有6400多棵,其他树木和花草数不胜数,一年四季都有景儿。随着盆景园、神户园、牡丹园、梨园先后建成,一到花季争奇斗艳,好多游客在这儿一待就是多半天儿。”

今年,全市最大的城市公园──水西公园全面开园,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新去处,“五一”正式开园4天内便迎来游客10万人次。谈及公园几十年来的变迁,市城管委园林养护处处长王和祥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公园景观,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种植彩叶植物、观赏木本植物,增添花境、花坛、花卉草雕等花卉景点。另外,还增加了长椅,加装了音响系统,提升大家的游园感受。”

“内外兼修”的宜居环境

“政府帮我们修了楼的外观,以前那些脱落的墙皮都得到了修补。现在从海河抬头看我们小区,变得干净漂亮了!”记者在河西区海华里小区采访时,14门的居民郭阿姨激动地说。近年来,背街里巷、铁路沿线、环境卫生、露天烧烤等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开展,只为进一步细化深化城市环境治理。

市容市貌提升上取得了重大成果,高速公路两侧3294块大型广告牌、楼顶户外1320余处违章标牌全部拆除,美化了城市天际线。同时,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全市累计查处存量违法建设建筑面积1038.05万平方米,已实施拆除976.46万平方米,持续加力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天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全市完成新建提升改造公厕376座,2019年开工322座、已完工307座,达到中心城区每平方公里3至5座公厕的标准。“天津公厕”微信小程序共加载了2226座公厕,解决了“找厕难”的问题,并在中心城区公厕推广人脸识别取纸设施、手机充电、wifi信号覆盖试点。同时试点建设了一批“第三卫生间”,安装了马桶和不锈钢扶手、配置了婴儿护理台,以方便特殊群体使用。新建提升改造的公厕不仅提升了档次,还建了管理间,实现专人专管。

几十年前,走在天津的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箱。如今,已经从倡导将果皮、纸屑投入垃圾箱的阶段过渡到了如何将垃圾更好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这是社会文明在进步。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津城市民生活的新时尚。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整,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市11座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今年新增3424吨/日,到2020年底新增1325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5%,全面提升垃圾管理精细化水平,天津的环境越来越宜居。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