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三涧溪:古老乡村的振兴之路

2019-06-26 09:50:23  来源:《求是》2019/12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这是14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了解该村以党建为统领,推动乡村振兴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天下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济南,东行百余里,有一座村庄。这里,郁郁葱葱,溪水潺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生态养殖示范区红红火火,花园式的社区公寓楼、文化大院鳞次栉比,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生动铺展。村头红色高大的牌坊上有耀眼醒目的三个金色大字:三涧溪。这是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村子。

2018年6月14日,对于全村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幸福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拉家常,听民声,嘘寒问暖。农民生活事,都是总书记念念不忘的大事。

看到村子在党建工作引领下,产业发展有力,集体经济壮大,生态环境秀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十分高兴,反复叮嘱,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半年后,在2019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回忆起三涧溪,回忆起和村民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的情景,祝福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字字情深,声声入耳。一年来,总书记的嘱托和牵挂,给三涧溪村带来巨大鼓舞,乡亲们把激励化为动力,化为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实干。

一、党建引领:“家”字头上那一“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支部就是‘家’字头上那一‘点’,是村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总书记说,“这个释义得好”。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支部就是“家”字头上那一“点”。三涧溪村通过党风带家风,家风转民风,民风促村风,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图为三涧溪村文体活动广场。 李全生/摄 章丘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三涧溪村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听取村里情况介绍后提出希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三涧溪村曾经是出了名的“问题村”。村子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但各村有各心,干部队伍涣散,村级事务无序,连换了6任支部书记也无济于事。

村子怎么发展?人心怎么凝聚?这些问题考验着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她认准了,打开问号的关键就在于抓好党建、搞好支部、带好队伍,建设一支敢碰硬能干事的班子,事事处处走在群众前头,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几年来,村党支部实行“群众事、党员办”,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实施“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群众什么方面不满意,党支部就在什么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一系列立足实际、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了三涧溪村由乱到治、由穷变富、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党旗飘飘映四邻”,要求党员在家风养成、引领致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表率。村党员活动室的一面展板上,全村党员的名字按居住位置进行标注,“旗帜为圆心、四邻为半径”,党员带动四邻,四邻互帮互助;“党员亮身份”,要求党员家门挂标牌、亮身份,建立为民服务体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困难;“捆绑式”考核,要求党员家属的表现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起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

党支部从家庭入手,做足做活“家”文章。尤其是针对困难户、单亲贫困母亲、留守儿童等特殊重点家庭,村里建立长效关怀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等先进家庭的模范带动作用,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一系列帮扶活动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就这样,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发挥好德治的作用,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全村呈现出人心向上、安定和谐的新局面。

“村干部就是给群众跑腿的,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喝茶。”高淑贞朴实的话语,蕴含着她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深刻理解。“原先村干部之所以威信不高,主要就是因为服务不到位、群众不认可。要想治好村子,首先要抓好班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服务。”

从“管人”到服务,治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变赢得了民心。从修路到自来水入户,从抓养殖、搞纺织到架电网、建烧窑,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就像一座座连心桥、一股股甘泉,拉近了党群距离,滋润了干群关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生动真实地体现在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的点点滴滴奉献之中。

总书记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了吸引和凝聚青年人才,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让农民企业家在家乡发展壮大,村里成立了“青年创业党支部”,定期组织年轻党员聚在一起长知识、出点子、提建议。乡村振兴学院已投入使用,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不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盘活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农村社区的融合,为村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牢基础。“我创业的50万元启动资金,就是高书记和村班子帮我筹集的”,曾经的“北漂”王元虎这样说,“她还帮我争取到专项扶持,一年就降低成本近70万元”。王元虎创办的食品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个生态养殖基地80多名员工,集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总书记说,“要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高淑贞身体力行,倾情每一场宣讲。从她的宣讲中,乡亲们了解了党的创新理论,领会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党的好政策中感觉到奔头,打心眼里拥护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多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三涧溪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高淑贞列席党的十九大回来后,干劲更大了。她带领村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乡村,努力让村子走上全面振兴的道路。

二、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村民赵顺利怎么都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自己家里拉家常。“总书记一进门,看到我们有一大家子人,就问家里几口人,有几间房,搬迁用了多少钱,孩子在哪里就业,一个月收入多少”。“我说大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收入6000多元,孙女在章丘一家大型商场工作,收入3000多元,家里旧村改造,分了三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总书记听到孩子们都有工作,收入还不错,住房也宽敞,日子过得很好,开心地笑了。赵顺利激动地说:“更没想到的是,过了那么久,总书记在2019新年之际,依旧把三涧溪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还专门提到了我。”

在三涧溪村座谈时,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如今,三涧溪村顺着这个思路,走出一条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乡村产业旺起来的振兴之路。

三涧溪村位于章丘城郊,紧邻济南“大动脉”经十东路。村头宽阔的柏油路,连接着城市,连接着市场,连接着富裕,连接着希望。村委会决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涧溪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国有股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建立国有股份投资、集体资产入股、村民合作社参与的合作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将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发展经济、保障农民权益,又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对于先期引进的工业企业,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整体提档升级。借助区位优势发展工业旅游,助推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抓住章丘开通东环路、建设城东工业园和高校区的有利时机,村里成立三涧溪村建设项目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园区的管理服务,配合引进企业落户,承揽工程。这样,村里有了集体收入,农民也挣上了工资。

三涧溪村原本是一个经济空壳村,没有村办企业和支柱产业,很多家庭艰难度日,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村党支部组织开展“联户带富”行动,每名村干部联系一户贫困户,让村民“人人有事干,户户都挣钱”。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伙儿富了才算富。村里针对不同群体,寻找不同的致富门路。对年轻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介绍到村工业园和大学城工作;安排年老的村民从事绿化、保洁等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支部还引领村民进行土地“三权”分置,统筹盘活各类土地资源,建起农业生态示范园、农事体验园、采摘观光园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开发古地道旅游,带动乡村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成立了养狐、养猪、养牛协会,带动村民和周边劳动力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存款达到百万的逐年增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涧溪村的今与昔。上图为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三涧溪社区(张令华/摄)。下图为改造前的三涧溪村(高铭泽/摄)。 章丘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涧溪村拿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村里800多名劳动力在工业园的企业上班,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乡亲们手头上的活多了、口袋变鼓了,心随着变宽了,邻里纠纷、信访矛盾也比以前少多了。

三涧溪村有着千年古韵,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等资源,已规划出“一村、两街、三溪、多区”的总体架构,整体打造田园综合体,体现出人文特色鲜明、古风时韵辉映、城乡生态交融的乡村产业发展特点。

三、文明宜居:“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这是乡村吗?走进三涧溪,你不由得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是的,这仍然是乡村,只是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印象。坐拥田园景致,深藏文化底蕴,不仅拥有城市的整洁便利、井然秩序,还保留着乡村的山清水秀、浓浓乡愁。溪畔嬉闹玩耍的孩童,沐浴在暖阳下的老人,蓬勃向上的青壮年,都是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和见证人。今天的三涧溪,再也不是贫穷的土地,而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总书记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三涧溪村委会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抓起,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努力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村子的全面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上。

从垃圾收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到农房改造、污染治理、村落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曾经的“问题村”来了个大变样。目前,三涧溪村已经有300多户村民住上楼房,过上了现代化的社区生活。未来两年内,其余700多户村民也将陆续搬入新居。同时,村内建设可容纳400余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建设水系景观河道、景观路网;提升工业园区主干道,铺设雨污管网,改造绿化效果,整治沿线园区企业环境;建设日处理能力5000方的新型污水处理站,采用国内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曾经的旧屋土房变成了青砖绿瓦的楼房;曾经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曾经浓烟滚滚的热电厂变成了绿色环保的产业项目。村里再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景观。

从改变生活习惯、村规民俗做起,村子着力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村里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主动服务群众,促进移风易俗,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守规矩的进行奖励,不遵守的就按章批评教育。总书记鼓励这一做法,要三涧溪村“将这个理念坚持下去”,希望通过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党风带家风,家风转民风,民风促村风。如今,村子已实现“六个不见”,即不见薄养厚葬、不见披麻戴孝、不见大操大办、不见奢侈浪费、不见互相攀比、不见赌毒黑恶,实现了生活城市化、居住田园化,干群和谐、邻里和睦,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村风逐渐形成。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起来,小康电子书屋、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广场活动异彩纷呈,庄户剧团、秧歌队、老年戏曲艺术队、篮球队等相继成立,“平安家庭”创建和“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为了老有所养,更为了让全村人都尊老爱老孝老敬老,村里建立了70多个房间,100多张床位的老年公寓。村子里连锁超市、药店、商店等一应俱全。曾经为买生活用品或日常用药跑几里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三涧溪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今的三涧溪,正重拾古村曾有的荣光,奋力展现振兴的风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