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四川:垃圾治理立标准 常态监管靠制度

2019-06-11 03:04:02  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探索创新模式、补齐设施短板、建立长效机制,全省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5年,四川省作为全国首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国家十部委在四川省丹棱县共同举办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会。

注重建章立制,建立上下联动、标准明确的垃圾治理机制。四川省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特点,科学确定相应治理标准和工作重点。先后印发一系列技术性文件,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标准,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体系。2011年,四川省人大通过《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明确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法律责任,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探索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川省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成果,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平原地区,探索出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罗江模式”;在丘陵地区,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丹棱模式”;在高原藏区,探索出实施三个转变、降低垃圾危害的“阿坝模式”。

补齐设施短板,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力度。2009年至2017年,省级财政安排13.68亿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用于镇、村环卫设施设备,带动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0余亿元。现已在42482个行政村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点,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2.47%。在全省推广“全域统筹规划、市州统一打包、投建运营一体、收集处理一体、政府购买服务”的垃圾治理模式,2017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299.4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61个。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常态治理。四川省通过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常态治理。制定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各地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全省村庄保洁人员队伍已达21万余人。省、市、县三级基本设立曝光台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栏,发动群众监督。省政府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政府民生工程目标,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中,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四川省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2008年,四川省成立以省委副书记和分管副省长为组长、38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也纷纷照此成立相应工作机构。2014年以来,四川省先后制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全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拟定《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役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政策支撑。

注重宣传动员,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垃圾治理模式。通过开会、广播、电视、入户访谈、发放宣传画册、明白纸、编顺口溜等形式,强化群众在垃圾收集上的主体责任意识。在部分地区探索村民自治的管理方式,让农民自主决定本村保洁承包人选;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向农民收取垃圾收集费用于村庄保洁。

推广垃圾分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川探索“两次分类、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收集方法,实现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2011年起,引导农民分四类对生活垃圾进行初处理,并要求村庄保洁承包人对倾倒池中的垃圾进行第二次减量处置。此外,四川还通过增设有害垃圾收运设施、大件垃圾拆解点、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分类和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引导农民对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利用户用沼气池,建立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推广林地、果园、田间有机垃圾堆肥技术。

节约使用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减轻财政压力。丹棱县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统一布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基础设施,比初期预算的1264万元节省73%。目前,丹棱县村保洁承包费每年2.8万元至5.8万元,县财政每年只需奖补村组干部卫生管理费和补助经济较差村承包费缺额50万元,与公开竞标前相比每年节支约300多万元。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四川省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方监督、互动管理”的监督机制。丹棱县以村为单位,建立村组干部卫生管理小组、村民代表卫生监督小组,与村民、村保洁承包人之间,形成三方互相监督机制。同时,丹棱县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项管理机制,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乡镇年度考核指标;设立正科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加强巡查管理,每季度评选“十佳”“十差”乡镇;建立卫生管理奖补制度,对乡镇、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行定额奖补,与考核挂钩。

调研组成员:贾蕾徐彦胜王建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