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作为“霞浦水缸”,柏洋乡守住一个理念

要发展,必须“穿绿鞋”走路

2018-10-12 14:20:25  来源:福建日报

柏洋乡风光秀美。

吴洋村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荒地也栽上了艳丽的牡丹。

游客体验采茶。

秋高气爽,霞浦县柏洋乡分外秀丽。眺望远方,碧水蓝天环抱青山翠岭,绿树如云起伏蔓延,山风拂过,声声鸟鸣掺杂在阵阵树涛声中,让人不禁多出了一份乡愁的绵长回味;村道路旁,村民新居错落相间,在清澈的溪流倒映下,人们仿佛穿山越水如梦如幻,“山好水美、村兴民富”的景象跃然眼前。多年来,“国家级生态乡镇”柏洋乡坚定不移地把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奋力谱写绿色跨越的新篇章。

“不能靠吃子孙饭来赚钱!”

到过霞浦县柏洋乡吴洋村的游客,无不为当地的美景所吸引。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那场没有硝烟的治污战役,如今的吴洋将是另一番景象。

那是2011年5月,刚调任柏洋乡乡长的林鸣(现为乡党委书记)下乡检查工作,看到两位老人在路旁高声骂人,便上前询问。

“村子附近开了一家小型炼铜厂,每天冒黑烟,炼铜废水直接排放到外面。受它影响,这些年果林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不少果树枯死了。”老人吐起了苦水。

这情况立即引起林鸣重视。第二天,他带着一名乡干部,根据老人提供的厂址摸上门去。

黑烟滚滚,气味刺鼻,机械轰鸣……藏在深山中的炼铜厂,对环境的危害,比老人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吃惊的是,在柏洋乡,这样的无证小炼铜厂居然有4家之多。

回到乡政府,林鸣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主题便是彻底取缔小炼铜厂。几天之后,关停炼铜厂的战役全面打响。

战役的“第一枪”,指向了吴洋村山中刚投产的一家小炼铜厂。

没想到,几名乡镇干部刚到来,就被数十名村民围住了。原来,为了让吴洋村同意设立炼铜厂,厂负责人答应每年给村里不小金额的补偿,用工也优先考虑村民。这对于当时还相对贫困的吴洋村村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不能关!关了以后,我们的生活靠什么?”村民情绪激动。

林鸣爬上一座小土坡,对大家喊话:“炼铜厂污染这么严重,空气中排放的硫化物、氮化物对人体有害,排出的污水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难道你们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吗?如果担心今后的收入,我在这儿保证,即使厂子关了,你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席话打动了不少村民,人群渐渐散去。

村民吴奶灿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感触地说:“乡长当时还说,如果父辈们当初也这样破坏环境,请问你们还看得到青山绿水吗?我们不能靠吃子孙饭来赚钱啊!”

经过劝导,村民从不理解转为支持乡政府行动,当天下午,炼铜厂被顺利拆除。借着这个势头,乡政府一鼓作气拆除了其余几家炼铜厂。

柏洋乡恢复了宁静,再也见不到黑烟滚滚了。

山要青,民也要富。拆除炼铜厂后,柏洋乡利用自然优势,引导吴洋村民种植特色红米、高山蔬菜和太子参。如今,这些农产品成为颇具名气的旅游产品,尤其是吴洋红米,一公斤售价达到30元。

除了发展特色农产品,柏洋乡还将吴洋村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如今的吴洋村,观光油茶坊中的大水车和原始榨油机,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标配”。村边数百米长的木栈道,让悬于峭壁只可远观的吴洋瀑布变得近在咫尺。荒地也栽上了艳丽的牡丹……今年“十一黄金周”,来村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不能让下游的群众为柏洋发展买单!”

2012年,一名皮革企业主找上门来,希望在柏洋投资办厂。但这个投资数千万元、年产值过亿元的项目,被乡里拒绝了。理由只有一个——拒绝污染。虽然此时的柏洋,还没有一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万元,乡政府还是坚决说“不”!

在柏洋,所有项目都要遵守一个硬性条件——绝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所有工业类项目落地,必须有专业机构确认,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对于存在污染隐患的项目,宁可暂时“留白”,从长计议,也决不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

这些年,为了守住底线,柏洋乡压力不小。亲朋好友当说客,希望在“底线”上开个口子的事,该乡党委政府领导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别的地方都能批,怎么就柏洋不行?”这是无功而返的说客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不能让下游的群众为柏洋的发展买单!决不能片面追求GDP而放松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柏洋乡这样一个生态之乡。”林鸣说。

柏洋乡是霞浦的水源地,境内茜洋溪是闽东最大河流交溪的支流,流域涉及全乡10个村。这里还是霞浦罗汉溪的源头,建于柏洋与崇儒交界的溪西水库,承担着县城工业、居民生活用水和4个乡镇农田灌溉用水的重任。可以说,作为“霞浦水缸”的柏洋,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霞浦数十万人口的用水安全。

基于这个理念,柏洋要发展,就必须穿“绿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经济发展”的思路,柏洋乡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仅去年以来,就先后引进福建久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福盈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不仅是农业,旅游产业也崭露头角。立足“县城经济发展的后花园”这一定位,柏洋乡大胆尝试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生态山水”主题,以“国家级生态乡镇”来策划乡村旅游形象,大胆探讨、谋划开发旅游资源。先后投入300万元,建设柏洋乡原生态旅游摄影文创园,并耗资500万元完善了柏洋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去年9月,中共霞鼎县委成立旧址被省委党史办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称号。“绿+红+古”的旅游发展模式,使柏洋旅游方兴未艾。

“环境美,茶更香!”

今年8月8日,一个由安徽、湖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茶叶采购商组成的考察团,到柏洋乡考察生态茶园。邀请者是柏洋的福盈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来自东北的刘子媛、贺子顺夫妻。

刘子媛、贺子顺夫妻出生于茶艺世家,过去,两人在东北经营茶叶生意,也从事茶艺师的培训。随着白茶在北方日益畅销,2012年,夫妻俩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到白茶之乡的闽东从事白茶加工。

随着对白茶了解的加深,两人发现,要想在高端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生产生态白茶成为他们的新目标。纯天然的生态白茶对于生长环境十分苛刻。为了找寻心仪的种茶点,2016年年底,夫妻俩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考察之旅。

去年5月,夫妻俩来到了柏洋乡,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把他们吸引住了。“这里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呼吸一口空气,都感觉带着浓浓的自然气息。”刘子媛说。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环境美,茶更香!”两人默契一笑,掉转车头,驶向了乡政府。

乡党委政府领导热情地接待了突然造访的夫妻俩。

随着话题的深入,夫妻俩越来越觉得柏洋乡在发展理念上和自己有着太多的共通之处,同样注重生态,同样在为茶业发展寻求突破。于是,双方初步合作意向就在看似随意的闲聊中敲定。

随后,夫妻俩又对柏洋乡展开了多次更为细致的考察。每一次走访,都令他们对项目的信心更加坚定。

去年9月,项目正式签约。随后,急性子的夫妻俩就带着两包随身衣物,安家柏洋。去年11月,完成生态茶园土壤监测。今年元旦前,厂房全面建成。元宵后第三天,所有设备到位。3月底,开始加工明前茶。4月底,第一批明前茶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当时的选择没错。这里不仅是发展茶产业的福地,更是一个宜居的生态之乡。”刘子媛笑着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