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内蒙古乌海市:村企合作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2018-09-07 10:00:0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村企合作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眼下正是“葡萄之乡”乌海市葡萄成熟的季节,站在海南区西卓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万亩葡萄种植基地观景台向西眺望,大片的葡萄树似绿浪翻滚一望无际,眼前郁郁葱葱的葡萄树与不远处赛汗乌素村崭新的农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在葡萄种植园内,赛汗乌素村的村民刘学刚正在认真地清扫葡萄园两旁的道路。今年40岁的刘学刚因从小患有骨髓炎落下了残疾,加上他和妻子没有固定收入,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在公司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从此,刘学刚每月有了2450元的稳定收入。

“有了稳定收入不说,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十分方便。现在我家实现稳定脱贫,生活充满了希望。”刘学刚兴奋地说。

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该企业既是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也是自治区级扶贫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所在的赛汗乌素村下设7个自然村,共有2300多人,耕地1万多亩。过去,一直是农民独自经营管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近年来,赛汗乌素村积极与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村企合作共建,在村企互促互利的发展下,这里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为使企业和村里的发展同频共振,公司和农户建立起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该公司与赛汗乌素村的300余户居民签订了合同,带动农区居民种植葡萄1万亩。在葡萄种植前期,公司为葡萄种植户垫付种苗、架材等前期生产资料,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进入挂果期再以当年市场价回收产出的产品。公司先期为种植户垫付的费用,种植户可在葡萄达产后分5年期还款。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种植户的经济负担,又调动了种植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

同时,企业还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该公司在赛汗乌素村流转了232户居民的耕地3000亩,用于葡萄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流转费每年每亩500元。农户除每年获得流转费外,还能进入企业工作,由过去单纯的“靠天吃饭”转变为有了稳定收入的上班一族。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户,公司根据每个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强度合适、时间合理的工作,让他们凭借自身经验和能力参与到公司种植、养殖、加工、餐饮等各个岗位中来。对于想搞养殖和农家乐但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户,公司还给予2到3万元的无息帮扶资金,并收购他们的养殖产品。对于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可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高志忠曾是赛汗乌素村头道坎村民小组的贫困户。他患有大腿静脉曲张,妻子患有腰间盘突出,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前几年,老两口看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一笔外债,加上儿子上学的花费,生活一度很困难。身体不好无法到企业打工,想搞养殖又没有资金,他很着急。

正在发愁时,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占林找到了他,并积极联系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帮扶他。考虑到高志忠的情况适合在家搞养殖,公司便决定借给他3万元无息创业基金。有了这3万元,高志忠养了8头猪、40只羊和100只鸡,去年年初,他把这些牲畜出售给公司,增收5万多元。

公司综合部部长李明雪介绍说,2014年与村庄搞村企合作以来,已经帮扶贫困户238户,对578人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帮扶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如果愿意长期在公司干就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每人每月平均工资约3000元。想打零工的只要全年干满15天,就可领取3000元工资。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直接给予每年3000元慰问金,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上学的孩子给予每年每人1000元助学金。

“通过村企合作,赛汗乌素村的乡村资源被“唤醒”了。如今村子的发展已经与企业规划建设融为一体,葡萄种植和休闲采摘成为村子的特色。2016年,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获批国家4A级景区,2017年,赛汗乌素村还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在村企合作的道路上,这个人口不足2400人的村子,光去年来旅游的人已达2万多人次,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刘占林说。(记者 郝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