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最严农残标准”该怎样落地

2014-08-18 09:24:29  来源:经济日报

被称为史上最严农药残留标准的实施,使得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在落实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安全机构,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高毒农药生产和使用监管,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

8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农药残留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开始实施。作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惟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相比2012年的标准,增加了1357项限量指标。

新标准的实施使得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角度来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巡视员陈友权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品种大约为350个,而新标准为387种农药制定了限量标准,基本覆盖了常用农药品种。

新标准为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法定技术依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叶志华说,新标准在制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只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就能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标,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标准已有,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安全机构,加强全程监管。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说,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但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越往基层力量越弱。去年,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对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改革、责任落实等提出了统一要求。目前,全国所有的省级农业厅局、60%以上的地市、近一半的区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马爱国说,今后要以主产区、优势产区、农业大县为重点,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强化全程监管,尤其要加大市场抽检抽查力度、规范农药企业经营行为、依法严格惩处农药违法。

其次,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我国农药使用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不少农民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不清楚,不知道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加之农民施药器械和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较低,导致加量使用情况发生。为此,要大力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并鼓励农药经营企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规范代理经销商的行为,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用建议。

再次,加强高毒农药生产和使用监管。各国对高毒农药的限制和监管都是重点,我国近年来先后禁止淘汰了33种高毒农药。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72%以上的农药是低毒产品。

陈友权介绍,农业部鼓励农药生产企业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产品。今年农业部在河北、浙江、江西等5省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确定了一批示范县和定点门店,实行高毒农药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探索建立高毒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