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人口进入平衡相持阶段,老年问题也迈入了城乡并重的时代,但是农村的老龄化趋势和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现状严重背离,状况令人担忧。
我国农村养老有两个依靠,一是土地,二是家庭。然而,我国农村人均耕地有限,强壮劳动力又在不断外流,土地收成勉强糊口,经营收入相当稀薄;家庭养老虽然可以靠子女的打工收入,但是农民工基本是城市社会中的最低收入阶层,对农村老人的反哺能力也很有限。
同时,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事业起步远晚于城市,起点也远低于城镇。农村的养老特别是社会养老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当代老年事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医养结合是体现以老人福祉为中心的人性化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医养结合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绝大多数是东部沿海、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城市及其郊区,而广大农村地区鲜有所闻。农村和城镇的经济条件、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差异极大,医养结合在城市取得的经验对农村基本不适用,不如在农村和城市当成“两张白纸”,同时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取得经验后各自推广。
为此建议,将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制度和机构建设纳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且与新农保、新农合制度建设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一是在广大农村的医院、卫生院建设中,按服务人口配套老年护理床位;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农村老人需要的护理院;三是加强农村医护技师培养,为护理院、敬老院提供医护人员;四是探索新农合、新农保的制度对接,方便医养结合的费用结算。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