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条条昔日泥泞难走的乡村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行路难已一去不复返,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和政府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的行路难题,还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农民在高兴之余,对村域内部的行路难仍持有忧虑。一些基础设施比较差的村庄,每到雨季,村内通道就成了泥泞难走的坑洼滩,车辆进出不便,难以行走,加上一些农村小道缺乏顺畅的排水渠,生活污水、雨水长时间在小道上存积,不下雨是泥坑,一下雨就成了水坑,不利通行。而由于“村村通”工程实施的起终点是在村庄外,村庄内的小道在一些经济落后村则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近年来,政府虽然推行了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是上级扶持下不来,村民自筹资金收不齐,集体又无收益,修路钱无从谈起,村内道路硬化的事常常被搁浅,成为一些农村群众苦盼苦等的事。因为路况太差,农产品运不出,生活物资拉不进来,甚至常常有行人在小道上摔倒摔伤。
群众利益无小事,面对出行难问题,政府部门、基层干部应该重视起来,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是否也该考虑将“村内通”难题纳入统一的工作范畴,在“村村通”之后再早日实现“村内通”。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