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沙平村成了农业科技园

2014-12-23 11:00:4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童 政 周骁骏

冬日暖阳下,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沙平村的600多亩地里,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晃晃地泛着光。村民青有英头戴帽子,围巾遮住了大半个脸庞,露在外边的两眼炯炯有神地查看着棚里的小番茄。这两天有霜冻蓝色预警,今早下了霜。还好有大棚在,不然得打焉了。青有英摸着小番茄的叶子说。

从农民变身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员,入职不到4个月,40多岁的青有英干得有模有样。说起自己的职位,青有英有些害羞:公司虽然安排我做管理,其实也就是田间地头的那些事,看看姐妹们在打理枝芽的时候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就现场指导一下。青有英手下着十几号人,以沙平村留守妇女为主。

在今年7月份以前,青有英还是村里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十口人耕种着被分成四块的三亩田地。现在,她的两个儿子也在园区中打工,每人每月领着2000多元的工资,一家三口都成了村里的上班族

苦瓜、稻谷轮种,市场最好时一年有10000多元的收入,但天气、市场价格一有波动,肯定得亏,今年不知明年的情况。种植蔬菜5年多来,风险大、不稳定是青有英最大的感受。

土地分散,种植效益不高,村里的男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剩余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农村。三分之一土地丢荒,三分之一土地代管,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处于耕作状态,村里的土地利用率极低。沙平村村主任滕永强说。

为了盘活被荒废的土地,20147月,村两委通过小块并大块将村里的600亩土地进行整合,和广西希望田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以种植高端蔬菜为主,11月份200多亩的新产品水果玉米已经上市,每个卖到56元,市场反映非常好。

以前种水稻年年亏本,现在把地租给了园区,我还到园区里打工,拿双份收入。沙平村村民滕玲婵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地说,目前她在园区中主要负责给小番茄打芽,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有70元的收入。

公司正逐步将打零工的农民工转化为公司员工,通过技术培训将他们发展为技能型产业工人。广西希望田野农业科技示范园总经理林传荣说。

农业科技园进村后,公司对在园区打工的村民进行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科技手段,地膜也采用可降解的环保地膜。坚决杜绝农用垃圾随地乱扔。通过培训,农民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林传荣说。

以前我们种番茄,自己用竹签搭架,一来成本高,二来劳动强度大。现在公司从大棚顶上引下尼龙绳,将小番茄的枝芽缠到绳上,这样可以反复利用,而且番茄受到的光照和温度比较均匀,长得也好。青有英向记者解释。

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后,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观。过去田地中随处可见的农药瓶、化肥袋一直是滕永强头疼的事,农民凌晨三四点起床摘瓜收菜,一大早拿到镇里去卖,哪有精力来捡农药瓶?清洁田园的人力物力投入很大,但效果却不理想。

今年村里在清洁乡村行动中的投入成本低了,但效果却很好。垃圾少了,环境也好了。明天昆仑大道扩建工程完工,进村的交通更加方便。我们村里有山有水,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可以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农民不仅是园区的上班族,还能自己当老板!滕永强憧憬着。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