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七种模式勾画发展路线图

2014-12-26 10:59:3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王瑜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显带动活力

七种模式勾画发展路线图

近日,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发布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探索与实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报告》,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归纳提炼为七种模式,为相同区域、相近发展阶段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供借鉴、可以复制的路线图。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为主要特征,高度机械化的劳动节约型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模式,适宜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较多的吉林、黑龙江、新疆天山北麓等地推广。

陕西延安市节水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以生态友好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以旱作节水技术和循环农业技术为支撑,逐步形成了以旱作节水和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劳动密集型节水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适应我国西北等水资源紧张、农业劳动力资源较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贵州湄潭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模式。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优质化、产业一体化为主要特征,以技术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模式,适合生态环境优越、山地资源丰富而产业基础薄弱的西南、华南、华中等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浙江慈溪“两区”农业建设模式。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以高效生态精品为主要特征,稳粮增收有机结合的土地集约型“两区”农业建设模式,适合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

河南永城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模式。以均衡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了以规模种植、就地加工、产销衔接为主要特征,机械密集和资本密集并重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模式,适宜在地少人多、耕地条件好、产业发展有基础的中部地区推广应用。

天津市武清区都市农业建设模式。以稳定发展“菜篮子”等产品和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观光休闲为主要特征,土地集约型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在我国大中城市郊区现代农业发展中领先一步。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草畜平衡农业建设模式。以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逐步形成以天然生态主要特征的土地密集型草畜平衡农业建设模式,适应人均草地资源丰富的东北、西北等牧区。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人士表示,自2010年以来,农业部分两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15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初步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带动力,为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